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描寫遠離塵囂的詩句

描寫遠離塵囂的詩句

1. 關於遠離塵囂的詩句

關於遠離塵囂的詩句 1.遠離塵囂壹類的詩句有哪些

1.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2.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3. 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出自唐朝詩人王建的《雨過山村》。這是壹首七言絕句。前兩句通過對景物的描來表達山村的靜謐。第三句寫婦女冒雨浴蠶,表現農家之忙。第四句通過對花的“閑”來反襯當地人的忙。全詩描繪了壹幅清新秀麗的山村農忙圖景。這首詩寫於王建遊玩山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村夜》。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出自北宋詩人張舜民的《村居·水繞陂田竹繞籬》。他是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詩中選材如同電影鏡頭的轉換,由遠景轉到近景。村居的遠處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園,青竹繞籬,綠水映陂,壹派田園風光。“榆錢落盡槿花稀”,槿花稀疏,表明時已清秋,壹樹榆錢早就隨風而去了。所以院落內盡管綠陰宜人,可惜盛時已過,殘存的幾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遲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2.形容喧囂繁雜的詩句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2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3 三月三日空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4 暗聞歌吹聲,知是長安路

5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6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7 渭水收暮雨,處處多新澤.宮苑傍山明,雲林帶天碧

8 風舞槐花落禦溝,終南山色入城秋

9 長安大道連狹邪,青牛白馬七香車

10 長安雪後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

11 沽酒長安陌,壹旦起樓高百尺

12 長安九城路,戚裏五侯家

13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3.遠離塵囂的經典語錄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s ignoble strife; 遠離塵囂中不光彩的爭權奪利,,

Their sober wishes never learn'd to stray; 他們清醒的欲望從不迷途,,

Along the cool sequester'd vale of life; 沿著那與世隔絕的人生谷地,,

They kept the noiseless tenor of their way. 堅持不聲不響地走常規正路。

4.求“遠離塵囂看紅塵,只羨鴛鴦不羨仙

《桃花庵》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壹在平地壹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桃花詩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壹,膾炙人口。有人認為這首詩寫得是飄逸瀟灑,是唐寅壹生快活自在的寫照;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他消極避世,悲觀無奈之余的感情寄托。

不管是那壹種,這首詩裏溢出的閑情雅致是足以讓我等傾倒的。 那麽唐伯虎到底是壹個什麽樣的人呢?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壹風流才子等。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稱“吳門四家”。

“明四大家”之壹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壹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

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壹風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後,發現寧王有反意,於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壹幟,自成壹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

這首詩很有他行文的代表性。試想像壹下,浪漫繽紛的季節裏,桃花姹紫嫣紅,群芳爭艷,少了哪壹種色彩,都會顯得孤單,都會有幾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為她七彩的顏色和個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癡迷執著嗎?清新固然可人,但絢麗同樣惹人垂青。

壹個失意但風情仍然的文人,倚於桃花樹下,身影隨桃枝晃動,或不時輕步桃花叢中,手提酒壺酒杯,飽餐秀色,安靜而又閑適,又放蕩不羈。這種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為。

那麽與唐伯虎的生活經歷聯系壹下,也不難看出,到如此境界還能這樣超凡脫俗,也確屬不易呀!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壹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壹名“解元”。

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淩辱。

才華橫溢的唐伯虎,考中秀才第壹名案首,參加鄉試,又中解元不料會試時卻因牽連科場冤獄,無端受到牽連,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生了強烈的反感。 有人說這時的唐伯虎對紅塵心灰意冷,產生了遠離塵囂的念頭,但終不能舍棄,只好忘情於桃花,選擇了消極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其實不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心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聖賢守世之道,唐伯虎當然也沒有逃出這個思想的局囿,這也是時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失意於仕途的唐伯虎,對現實無能為力,這也是古代文人的***同之痛,但又不甘心,種種無奈交織於胸中,他能做到獨善其身當然是最可惜的壹種選擇,也是壹種最可憐的選擇。桃花艷麗嬌媚,但是她所透露出的多情也許最能說出唐伯虎的心境吧!自建桃花閹,種上些許桃樹,寄情於在桃花林的寧靜,但也時時見桃花的多資多彩,這是矛盾的結合,也是詩人的感情之結,到底難以適懷呀!不要看寫得很平靜,用桃花換買酒的錢,喝醉了就在桃花叢中睡,酒醒了就坐於花前,賞心悅目,悠閑自在;但後面寫的應該是壹些感懷吧,“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雖然說是只願天天以酒買醉,相伴著花開花落,只壹心想著過這種日子,雖然平凡但不失愜意,就是不願在達官貴人面前彎腰。可以說是壹種氣節,也可以說是壹種酸楚,這與他多次入仕聯想起來就很明白了。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壹在平地壹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這幾句詩說出了詩人心中平實的胸襟,妳富貴我貧窮,各不相幹,妳有妳的嬌奢淫欲,我有我的酒盞花枝,但是兩相比較,我在天堂妳在地獄,妳成天忙於用心於存亡之道,我可是悠閑得很。

到這裏自然地,就想有了陶淵明那種歸去來辭中的歡快之情,卻與阮籍窮途之哭有同種情懷但有不同表現,但詩人還對紅塵心存幻想,不然唐伯虎若真是看破仕途也不會有很長時間的墮落,與同鄉“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後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才發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壹生,遠遊祝融、匡廬、天臺、武夷諸名山,並蕩舟於洞庭湖、彭蠢,然後郁郁回到蘇州。文人總是心懷“治國、齊身平天下”的抱負,但他們的遠大理想總是與現實產生很多沖突,雖然感悟是很多,詩人的博聞強識和復雜的感悟到底使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時不予他們;可能詩人自己也有自作多情,作繭自縛之感,但總是想找壹個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廣大的民眾盡壹點綿薄。

5.詩經中表達“平心靜氣,不能浮躁”的詩句有哪些

1.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寄王舍人竹樓》

唐代:李嘉祐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

3.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4. 《點絳唇·采藥歸來》

宋代:陸遊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5. 《題壁》

唐代:楊凝式

院似禪心靜,花如覺性圓。自然知了義,爭肯學神仙。

6. 《詹碏山居》

唐代:方幹

愛此棲心靜,風塵路已賒。十餘莖野竹,壹兩樹山花。

繞石開泉細,穿羅引徑斜。無人會幽意,來往在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