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軍委任命謝振華為昆明軍區政治委員。年底,總政通知,謝振華出任中***昆明軍區黨委常委會黨委書記。
1985年,百萬大裁軍開始了。中央軍委最後決定保留北京、沈陽、濟南、廣州、蘭州、成都軍區,撤並烏魯木齊、武漢、福州、昆明軍區。當謝振華離開昆明軍區後,婉拒了大軍區正職崗位。鄧小平獲悉了此事後,特地對他提出了表揚。
謝振華對鄧小平的指示是擁護的。謝振華曾這樣說:“我曾在小平同誌麾下戰鬥和工作,聆聽教誨,獲益頗豐,終身難忘。”
1977年,鄧小平身兼四職,既是中***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又是國務院副總理,還兼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同年,羅瑞卿被任命為中央軍委秘書長,成為了鄧小平的得力助手。
當時,百廢待興。鄧小平、羅瑞卿深感用人的重要。於是,在隨後召開的軍委座談會上,羅瑞卿提出要提拔壹批德才兼備的年輕幹部,還要起用壹批年富力強的開國良將。這壹動議,得到了鄧小平的首肯。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賦閑”的謝振華被羅瑞卿安排到了沈陽軍區。羅瑞卿給的理由是,只有派像謝振華這樣軍政全能的將軍“重拳出擊”,才能將這個地區的部隊快速地帶上革命化、正規化的建設大道上。
12月23日,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謝振華調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這時,有“拼命三郎”之稱的羅瑞卿,因疲勞過度,住進了解放軍總醫院治療。謝振華聞訊後,立馬前往看望。
來到病床前,謝振華向羅瑞卿敬了壹個軍禮,問候道:“秘書長,我來看您來啦。感冒好點沒有?”
羅瑞卿看到謝振華來到,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風趣地說:“妳來看我,這病就好了壹大半了。”
寒暄過後,羅瑞卿囑咐謝振華,去了以後要好好幹,壹切務必聽從中央軍委、鄧小平同誌的命令。謝振華用勁兒地點了點頭。
告別了羅瑞卿,謝振華立即整理行裝,恨不得今日就飛往沈陽。當時,沈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在北京開會,謝振華主動找上門去,向這位今後的上級、搭檔打了招呼。
李德生對謝振華的到來,表示了歡迎。此時距離元旦僅有壹周的時間了,李德生考慮到謝振華夫婦與孩子們已經好幾年沒過團圓年了,就讓他晚壹點兒再去赴職。
謝振華則表示,既然命令已經下達了,還是去為妥當。
李德生勸慰他:“部隊有很多事要等著妳去做,但是家人也需要妳的陪伴。今年壹定要安穩地過個團圓年,這樣更有利於妳今後踏實工作。”
謝振華很是感動,表示聽從安排。
1978年1月8日,謝振華和李德生壹起,同機飛赴沈陽。到達軍區後,謝振華幾乎沒有休息,便分別從正面和側面了解軍區的各方面情況。接著,謝振華召開會議,討論現存的問題,並開始著手壹壹解決。期間,他特地提出,根據新形勢,要盡快組建壹批新學校。
對於辦學,鄧小平說,教師很重要,要選好,要有壹個好的教學隊伍。學校領導可以兼課,大軍區和所屬部隊的領導也都可以兼課。對此,謝振華表示,他也會抽出時間兼壹些課。
與此同時,軍區還恢復或組建了步兵學校、炮兵學校、通信學校、衛生學校、後勤學校等,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的後備人才。
接著,就“整軍”問題,謝振華考慮從駐長春的第16軍開始。對於16軍,謝振華是比較熟悉的。該軍47師的前身之壹,是以紅3軍團第12團為骨幹組建的老部隊。而謝振華曾任紅12團2營教導員,在奪取婁山關、占領遵義城的戰鬥中,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威風。所以,謝振華與16軍有著緊密的聯系。
謝振華到16軍後,指戰員把他當做老前輩、老首長熱情接待。他也把自己當做這支部隊的老戰士,並且有壹種回“娘家”的感覺。當然,越與部隊有聯系,謝振華對其越嚴格要求。
謝振華帶軍區工作組首先組織召開了軍黨委擴大會議。會上,他發表了講話,說: “鄧小平副主席在軍委全體會議上作了重要指示,主要講了五個方面。壹是整頓領導班子問題,二是關於形勢問題,三是關於把軍隊辦成壹個大學校的問題,四是關於紀律問題,五是關於團結問題。”
針對“整頓領導班子”,謝振華在掌握了16軍的基本情況後,調39軍政委彭仲韜任16軍政委;16軍副軍長劉鳳鳴升任該軍軍長;16軍參謀長朱敦法升任該軍副軍長;調軍區炮兵司令部副參謀長李德功升任16軍參謀長;調軍區保衛部部長趙萬夫升任16軍政治部主任。
後來,在新的軍黨委領導班子帶領下,16軍的軍、政訓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3年後,朱敦法升任16軍軍長。由於他年輕、工作有成績,不到幾年時間,又升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後調國防大學任校長,1995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1982年,66歲的謝振華當選為中***十二屆中央委員。不久,中央軍委任命他為昆明軍區政治委員。
在上任前,楊得誌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余秋裏主任、楊勇副總參謀長等首長,均親自與謝振華談話,給他交代任務: “昆明軍區地處越南、老撾、緬甸三國鄰界,軍內安定團結十分重要。當前,要統壹軍內思想,作好對敵反擊作戰的準備。”
謝振華到昆明後,便馬不停蹄地與軍區原第壹政委劉誌堅進行任務交接。兩個人曾是紅3軍團的老戰友,感情非常深厚。此時,劉誌堅已奉命調任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兼政委。
劉誌堅對謝振華說:“昆明軍區今後就交給妳了。”謝振華回答道:“放心吧。”
謝振華到任沒多久,就開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他親自率工作組深入到團以上部隊考核幹部。據身邊人記錄,半年的時間裏,謝振華深入部隊100多天,走遍了駐雲南邊防的所有團以上單位,以及80多個縣的武裝部。
通過實際調查,謝振華對軍區的工作獲得了主動權。諸如,他報請中央軍委批準把40多歲的優秀師長廖錫龍直接提升為軍長。廖錫龍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壹戰成名,他指揮打仗不僅勇猛、果決,更重要的是,他註重謀略,敢於用兵。
謝振華對廖錫龍的德才十分賞識,對其評價是:德才兼備,經過軍事指揮院校培訓,並經受了實戰考驗,具有較好的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和組織指揮才能。1995年,廖錫龍被任命為成都軍區司令員。2000年,廖錫龍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謝振華等人的努力下,全軍區經過調整,野戰軍師的領導班子平均年齡為42歲左右,團領導班子平均年齡為32歲左右。
接下來,謝振華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侵占我老山、者陰山的越軍身上。1984年,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昆明軍區組織指揮了對侵占我西南邊陲的田蓬、船頭、馬林、都龍、橋頭、那發等地區,以及老山、者陰山之敵發起自衛還擊作戰。
戰前,謝振華與軍區黨委副書記、司令員張铚秀,經常壹起或分頭到雲南邊防前線視察,特別對老山、者陰山這些被敵人侵占的重要地域,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透徹的分析。
回去後,謝振華組織召開了軍區黨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他說: “這是自1979年以來,我軍進行的第3次較大規模的自衛還擊作戰,主要目的是為了打擊敵軍的囂張氣焰,保衛邊疆安全,改善防禦態勢,用事實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常勝的威武之師,中國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謝振華的話,激發起指戰員們的熱血鬥誌。
爾後,在研討作戰方案時,謝振華坐在大型沙盤前,聽取了14軍軍長劉子波和11軍軍長馬秉臣的發言。
14軍和11軍都是當年劉鄧大軍麾下能征善戰的王牌部隊。14軍的前身是陳賡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主力1部;11軍的前身是陳錫聯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
聽了2個軍的匯報,謝振華比較滿意,對個別戰術安排作了調整。末了,謝振華強調: “打擊這樣的敵人壹定做到狠、準、穩,出拳要重,要壹下子砸得它稀裏嘩啦,沒有還手的機會。這次行動,我們是先收復,後保衛。收復的時候迅速果斷,保衛的時候堅決頑強。”
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昆明軍區炮兵部隊奉命提前於4月2日和3日,連續向老山、者陰山之敵30多個目標進行炮擊。在戰鬥發起總攻的前壹晚,謝振華到14軍指揮所聽取劉子波軍長匯報作戰部署。
經過分析後,謝振華認為現設的指揮所位置,很可能就是第2天戰鬥打響後,敵人進行炮火打擊的重點。於是,他對劉軍長說:“應該把指揮所在今晚搬遷到山後800多米的山洞內,另外在山上可以設壹個觀察所,作為輔助。”
劉軍長從指揮靠前的角度看,不願往後搬。他說:“指揮所的防禦工事已修好,通訊設施也埋在地下,還有作戰沙盤等等都已設置齊備。敵人的炮火未必能轟掉我們的地下設施。政委,我看還是不搬為好。”
謝振華堅持說:“為了保證指揮所的穩定,我認為還是非搬不可,否則會出大問題。”
爾後,劉子波認真執行了謝振華的指示。果不出所料,第2天清晨,敵人的炮火就朝著14軍原指揮所襲來。事後,大家嘆服:“謝政委真是神機妙算!”
4月28日淩晨,謝振華親自坐鎮作戰室,指揮這次自衛還擊作戰。在謝振華等人的指揮下,40師9小時收復老山,31師6小時全殲者陰山之敵。為了長期堅守邊境陣地,中央軍委又電令調陸軍第1軍等部隊赴雲南中越邊境執行戰鬥任務。
1軍軍長傅全有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部風塵仆仆趕赴前線。來到指揮所後,他馬上向軍區首長報到,領受戰鬥任務。謝振華對傅全有是了解的,知道他是壹個敢打善拼的好戰士。
1984年9月10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發布嘉獎令,通令嘉獎參加老山、者陰山自衛還擊戰的全體指戰員和民兵、民工。
9月14日,鄧小平又發布命令,授予昆明軍區參戰部隊的6個單位和10名個人榮譽稱號。9月15日,昆明軍區召開“兩山”作戰慶功大會。謝振華主持了慶功大會,並致開幕詞。他說: “昆明軍區圓滿完成了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的還擊作戰的任務,取得了重大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
之後,謝振華以《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為題,寫了長篇文章,贊揚“兩山”作戰的英雄們。
1984年11月,鄧小平召集三總部領導,還有空軍、海軍、第二炮兵、國防科工委和11個大軍區的司令員、政委們,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了壹場軍委座談會。
會上,鄧小平發表了90分鐘的講話,闡述了壹個高瞻遠矚的戰略決定:“軍隊要大量裁減員額!”此時,在會議廳裏,謝振華邊聽邊記,心想:這次定會是個大動作。
爾後,在工作開展中,總參謀部的初步方案是,撤銷成都軍區,組成新的昆明軍區,合並後的軍區領導機關設在昆明。
謝振華則認為:雲南地處緬甸、老撾、越南三國交界處,目前我國與緬甸、老撾兩國關系較好,就越南而言,經過前段在邊界作戰中的教訓,他們雖不甘心,也只好是就此罷休。邊境已相對穩定。
就成都方面而言,目前擔負著保衛西藏守備邊疆的重任,且成都是西南地區的中心,俗稱天府之國,歷來為軍事重地。因此,從戰略上考慮,謝振華認為,合並後的軍區機關把點定在成都也是適宜的。
後來,中央軍委“撤昆明留成都”的決定,與謝振華分析的情況差不多。由於他有準備,所以很快能夠從不平穩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他明確的表示,擁護中央軍委的最後決定。
對於兩大軍區整編後的主要領導的任用,謝振華向軍委建議:第1軍軍長傅全有可以作為成都軍區新班子司令員;有突出戰績的11軍軍長廖錫龍到成都軍區任副司令員。
對於他自己的去向,上級問他是否願意去軍事科學院工作?那個時候,軍隊精簡整編後,壹兩年內將恢復軍銜制,只要留任大軍區正職工作的,都會被授予上將軍銜,而退離壹線的,不論是老少將,還是老中將,將壹律不再授予軍銜。這些,謝振華都非常清楚。
不過,謝振華想得更多的是,回到昆明如何能把精簡整編搞好,把數以萬計的幹部怎麽安排好。所以,他向軍委領導說:
鄧小平得知後,對他進行了表揚,說:“他帶了個好頭。”
兩大軍區合並半年多,謝振華率領善後辦的同誌,做了許多工作,發揮了紐帶作用。截止到1986年6月3日,謝振華終於圓滿地完成了 歷史 使命。
謝振華將軍值得我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