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也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監管和服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辯證統壹。我們既不能脫離監督而談服務,也不能脫離服務而談監督。因此,需要消除“兩大誤區”:壹是“重監管輕服務”的誤區。“輕服務”會使工商部門偏離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偏離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偏離自身工作的要求,造成工商部門與當地政府和當地人民的對立;二是“重服務輕監管”的誤區。“輕監管”是壹種失職,混淆市場準入,最終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兩大誤區都是因為思想認識的片面性和絕對性。兩者都是主觀上把監管和服務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這是危險的、有害的、不負責任的。只有把監管和服務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地方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二、實現監督與服務的統壹,強化監督與服務。
監管和服務是不可分割的統壹體,嚴格監管的過程也是服務的過程。因此,要嚴把市場準入關,通過加強監管規範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加強監管要做到“三個堅持”:壹是堅持創新。新形勢下,工商部門如何完成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任務,需要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用發展的眼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當前,要積極探索實行行政指導制度、工商職能進社區進農村進商場制度、市場稽查制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制度、市場主體信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堅持原則。總體工作要有創新,要有新突破,要有新的工作思路,但具體工作要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切實防止隨意突破法律法規,放松或削弱監管,損害法律的嚴肅性。從目前的社會環境和執法實踐來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知法犯法、枉法裁判等現象時有發生。安微富陽奶粉事件是壹個典型事件,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尤為重要。三是堅持嚴格執法。在工商部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工商幹部的“法律意識”,增強“執法為民、依法行政”的意識,提高執法水平。要完善執法體系,加強執法監督,規範執法行為,促進嚴格執法。並廣泛宣傳“工商法律法規,使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法律意識,要大力查處無照經營、制假售假、虛假廣告、商標侵權、合同欺詐、商業賄賂、限制競爭、傳銷和變相傳銷等經濟違法行為,特別是無照經營,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損害公平競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有的成為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黑窩點或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是我們執法的重點。特別是要加強對高危行業的監管,實現監管與服務的統壹,在加強服務中加強監管
第三,實現監管與服務的統壹,以優質服務促進監管。
今年工商部門吹響了“妳發展,我服務,妳需要找工商”的號角。為此,當前重點要做好“四個服務”:壹是服務企業。開辟“綠色服務”通道,按照“無準入”原則,進壹步降低企業準入門檻;登記部門和工商所要為企業提供“五辦四通”,開展預約服務、即時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法律服務和政策指導,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暢通“聯系企業”幫扶渠道,實行重點服務企業聯絡員制度。聯絡員應主動走訪、了解企業需求,加強聯系,傾聽聲音,提供服務,及時掌握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建議或行政指導,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和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二是服務商標品牌。重點支持和引導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產品和服務,實現“註冊壹個商標、帶動壹個產業、搞活壹個經濟”的目標。鼓勵和引導農業企業、農民和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積極註冊和使用農產品商標、地理標誌和集體商標,引導農民利用商標整合特色優勢農產品資源,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三是服務“三農”。
做好紅盾護農、經紀活農、合同助農、商標富農、權益護農、政策惠農、市場助農工作,搭好經紀橋,鋪好訂單路,打好商標牌,織好維權網,全力服務新農村建設。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下崗職工、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和殘疾人創辦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擴大就業和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