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飛機空難還在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壹般只會對公眾報告調查進展和結果,黑匣子錄音是不會直接向公眾公布的。即使調查有了結果,黑匣子之類的資料也會被列為機密封存,直到若幹年後才能解封(解封年限可能各國不壹樣。總之現在不可能聽到
據報道,黑匣子錄音記錄了臨墜機前乘客的嘶吼,官方會考慮公布錄音對死者家屬及公眾造成的影響,是不會面相公眾完全公開的
馬航45秒錄音透露著怎樣的信息?
馬航45秒錄音是真的嗎?它又透露著怎樣的信息?
距離馬航出事已經4年了,而馬航的各種消息卻似乎依舊縈繞在耳畔。300多條人命,就這樣從人間蒸發了,不讓人有絲毫的準備。壹切都那麽的突然,以至於讓人們無處搜尋遇難者下落。壹架那麽大的客機就這樣消失了,甚至不留下任何的證據,唯壹有用的似乎就是失聯後的那壹段45秒的求救聲了。
1. 搜尋!搜尋!搜尋!
此次馬航mh370客機壹***搭載了100多名中國籍公民,他們大多是旅居馬來西亞的遊客和工作者。事件發生後,我國立刻組成了調查組前往馬來西亞和當地政府協商mh370事件。而在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客機失事後,馬方壹直不肯透露事件的細節。事發幾天後,我國的大批船只和衛星前往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進行mh370的搜尋工作。之後,其他國家也陸續有人道救援的力量加入其中。救援開展了幾個月,每天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卻沒有絲毫的進展,甚至連客機殘骸都沒有發現。
2. 劫機?
似乎就在馬航mh370搜尋工作快被各國政府放棄時,壹段詭異的號稱來自mh370的錄音卻在各大互聯網網站上瘋狂流傳。在錄音裏,有壹段這樣的聲音:“救救我,救救我”。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又讓事關馬航的所有人心臟提到了嗓子眼。難道馬航沒有像之前的那樣墜落到大洋?有刑偵專家在聽過錄音後認定,這段聲音只有在人極度絕望的時候才會發出,這是壹種幾近於崩潰的呼喊。又似乎是在竊竊私語,提防著什麽。
3. 關閉掉的應答機
這段錄音的詭異之處還在於它是怎麽傳出來的,又是在何種情況下錄制的。通常而言,飛機的應答機是個獨立的系統,是每時每刻都在工作的,就算飛機被劫持,沒有專門的人員是無法關閉的。可是馬航在飛至越南境內時,飛機內的應答機卻被離奇的關閉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背後的目的。在地面瘋狂呼叫mh370時,飛機內卻壹片寂靜,似乎只有電流聲發出。
按道理來說,即便是應答機被關閉了,但是偵測雷達還是可以發現飛機的動向。據監測,mh370之後幾十分鐘的飛行高度為0,可是在此之後卻突然的升高到了7000多米。
馬航MH370失聯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心,目前找到黑匣子是破解失聯之謎的關鍵.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
已知:深度h=6000m,黑匣子的體積V=50×20×10cm3=10000cm3=0.01m3,質量m=20kg,海水密度取ρ海水=1.0×103kg/m3
求:(1其下表面材料所承受的壓強p=?
(2黑匣子在海水中勻速上升時所受拉力F=?
(3將黑匣子拉出水面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W=?
解:(1其下表面材料所承受的壓強:
p=ρ海水gh=1.0×103kg/m3×9.8N/kg×6000m=5.88×107Pa;
(2黑匣子的重力:
G=mg=20kg×9.8N/kg=196N,
黑匣子在海水中排開水的體積:
V排=V=0.01m3,
黑匣子受的浮力:
F浮=ρ海水gV排=1.0×103kg/m3×9.8N/kg×0.01m3=98N,
黑匣子在海水中勻速上升時所受拉力:
F=G-F浮=196N-98N=98N;
(3將黑匣子拉出水面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W=Fh=98N×6000m=5.88×105J.
答:(1其下表面材料所能承受的壓強至少為5.88×107Pa;
(2黑匣子在海水中勻速上升時所受拉力為98N;
(3將黑匣子拉出水面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為5.88×105J.
馬航370失聯客機後面的真相究竟是什麽?
截止2021年1月21日,具體原因並沒有查出來。
2017年10月3日,在歷經三年的搜尋工作後,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在悉尼發布有關馬航MH370搜尋的最終總結性報告。報告沒有解釋馬航MH370航班失蹤的原因,但提及失事客機可能被找到的範圍縮小到2.5萬平方公裏。該報告總計400多頁,詳細記錄了各方為搜尋馬航MH370所做的努力,特別是澳大利亞主導的水下搜索,包括如何確定搜索區域以及實施搜索的具體情況。
搜尋時間持續了1046天,覆蓋12萬平方公裏的海底區域,總***耗資1.6億美元。搜索行動於2017年1月停止時,除在印度洋沿岸多處發現被沖上岸的三塊飛機殘片外,沒有找到這架飛機的下落。
擴展資料:
馬航失事經過
2014年3月8日00:42航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計劃06:30在北京降落。01:20,航班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的交接處與胡誌明管控區失去聯系,且並未收到失蹤飛機的求救信號。曾有消息稱航機在“Naning”(越南地名降落,後被證偽。馬航稱這架燃料充足的波音777飛機可以比正常飛行時間多飛行2個小時,這意味著即使該飛機仍在飛行,在北京時間3月8日上午8點半時也已經將全部燃油耗盡。
中國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等有關部門立即啟動了應急機制。中國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的兩艘搜救船已分別於北京時間2014年3月8日早上10點49分、11點30分從西沙、海口出發前往南中國海開展搜救。波音公司也對此事件表示關註,並同時強調波音777飛機的安全性。
百度百科-MH370
黑匣子有什麽用?為什麽飛機失事之後壹定要找到黑匣子?
飛機的結構很復雜,黑匣子僅僅是其中很小很小的壹個部件罷了,但是它的效果卻是巨大的。如果說飛機平安無事,正常的運作,那麽黑匣子就是簡單的作為壹個記載設備存在於飛機中。壹旦飛機出現毛病,乃至嚴重到墜毀,那麽黑匣子就是給我們研討飛機詳細毛病和失事原因的僅有途徑了。所以說,黑匣子前期其實是“馬後炮”,只要出事之後,才能發揮它應有的功用。現在許多未出事故飛機黑匣子中的數據都被復制出來,當做飛行訓練的參閱教程。
那麽說了這麽多,大家必定很疑惑,什麽是黑匣子?黑匣子其實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壹。壹般黑匣子會有兩個,壹個是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另壹個是飛行數據記錄器。飛機各機械部位和電子儀器儀表都裝有傳感器與黑匣子銜接,所以黑匣子可以記錄各種儀器的數據。
黑匣子其實不是黑色的,為什麽還叫黑匣子?
盡管我們管這個飛行參數記錄器稱之為黑匣子,可是其表面並不是黑色,大部分都是紅色、橙色等等十分艷麗的色彩,有些黑匣子外殼會貼有反光條,並寫有“FLIGHTRECORDER,DONOTOPEN(飛行記錄器,請勿打開”。這是為了壹旦發生空難墜機,我們可以通過艷麗的表面色彩快速找到黑匣子。
想要知道黑匣子的稱號由來,咱們就要看看黑匣子的發展。
1954年,人們構想在駕駛座機艙內裝設聲音記錄器,當時飛機內壹切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壹的黑色方盒子裏。
1957年美國聯邦航空總署規定,但凡重量超過9.09公噸以上的飛機都必須裝設這些加強保護的飛行紀錄器。
8年後,航空局決定將黑匣子漆成亮紅色或橘色,這樣在飛機失事的時分,表面奪目的黑匣子就會比較容易被找到。
到了1965年,幾乎全世界的每壹家航空公司都改用色彩艷麗的飛行紀錄器,可是名子仍然是黑匣子。
黑匣子的安裝位置
黑匣子通常裝置在機尾,具體位置是在後面垂直尾翼的下方。垂直尾翼這邊有個輔佐動力單元,黑匣子就安放在旁邊。由於科學家通過對多起飛行事故分析,發現飛機的機尾部分不容易損壞,並且這邊除了電纜很少有繁瑣的儀器,所以黑匣子會裝置在這裏。假如出現事故,黑匣子能夠更高程度的保存下來,取出數據進行事故分析。
黑匣子的重要性
首先,黑匣子是記載飛行數據和駕駛艙通話的設備,它可以記載飛機停止作業前25小時的飛行數據以及30分鐘到2小時不等的通訊錄音。飛行的數據包含飛行高度、速度、航向、爬高率、下降率、加速狀況、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時間、飛機系統作業狀況和發動機作業參數等,通訊錄音主要是記載機艙內機長、副駕駛和機組人員間的通話信息。
世界上所有的空難發生原因都是經過黑匣子分析出來的,因而它就成了空難事故的見證和“前車之鑒”,可以防止同樣事故再次發生,更好地采納安全措施。黑匣子雖然在平常不起眼,可是卻是飛機上壹個非常重要的部件,也是飛機出事後唯壹重要的部件。
黑匣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廣泛的應用在軍用飛機上。二戰之後,黑匣子開始應用到民用航空飛機上。自此黑匣子正式成為了普及的記載設備。接著,咱們來看看黑匣子現已更新換代成什麽樣了。
黑匣子出現之前
1939年,法國航空工程師弗朗西斯·於斯諾和保羅·博杜安發明了壹種記載設備,能夠把飛機飛行時的速度、高度等幾項最重要的信息用相似攝影的原理記載在88毫米膠卷上。降落後拿出膠卷,就能復原出飛行時的狀況了。可是膠片是壹次性運用的,成本十分高,而且這種設備只適用於順利降落的飛機,假如飛機掉落就會破壞膠片,所以這種記載方法僅僅用在新型號飛機的試飛上。
第壹代黑匣子
二戰期間,英國工程師改進了飛行參數記載設備,用鋼針在銅箔上刻下各種參數的變化曲線。這樣哪怕飛機著火、墜毀,也能找回當時的數據。不過銅箔比較重,記載的數據量也非常有限,價錢不菲,所以只用在了軍用飛機上。這就是第壹代的黑匣子,它僅能記載航向、高度、空速、垂直過載和時間等5個飛行參數。
第二代黑匣子
1956年,首個用於民航客機的飛行數據記載設備在澳大利亞誕生。它的發明者戴維·瓦倫博士在研究航空燃油的同時發明了第二代的改進型黑匣子。新版黑匣子的作業原理類似於壹般磁帶機,但在磁帶機外面加裝了具有抗沖擊、耐火燒等才能的保護殼。第二代黑匣子壹般能夠記載幾十個參數,並壹起呈現了座艙音頻記載器。
第三代黑匣子
第三代黑匣子出現於上世紀90時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日新月異,黑匣子開始采用半導體存儲器記載數據。第三代黑匣子記載參數壹般在幾百個,功能已從飛行事故查詢,逐步延伸到日常飛行員監控、飛機故障診斷與維護。
現代黑匣子
新壹代黑匣子可以記載視頻信息,記載的參數數量也多達幾千個,而且可以經過衛星等數據鏈定時傳輸黑匣子的重要數據。但由於通訊帶寬和信號盲點以及氣候環境等影響,數據實時傳輸方法無法徹底替代傳統黑匣子的效果。此外,新式拋放式黑匣子也已經出現,它可以在飛機墜毀時主動與機體分離,並具有水上漂浮和無線電、衛星定位功能。
隨著人們對航空飛行使用需求的不斷提高,不管是軍用飛機還是民航飛機,黑匣子這個設備的更新換代也十分頻頻。短短的60余年時間中已經更新了四、五代的黑匣子。前期的黑匣子只能記載5個參數,誤差很大,現在的黑匣子能夠記載2小時的CVR聲響和25小時的FDR飛行數據,已經明顯的提高了空難和事故分析的精準度。
另外,美國運輸安全委員會還推薦在飛機上安裝第三個黑匣子:除了記錄飛行參數和駕駛艙聲音外,通過壹個攝像頭,把駕駛艙內的實時畫面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分析事故原因。
發展仍在繼續:“雲”匣子是未來
當然,黑匣子的發展仍然在持續中,並且黑匣子也接受了新的使命。黑匣子現在許多技術的使用仍是延續上個世紀的理念,列如脫離飛機進入水中之後發射超聲波脈沖信號,並且信號電池的壽命十分短。馬航MH370航班和2009年法國航空的兩次空難,讓我們發現了在尋覓黑匣子方面的不足,尤其是空難之後黑匣子掉入海中,尋找更是困難。所以現在呼聲最高的是讓黑匣子參加“雲”端,讓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出來,這樣往後的空難和事故的分析會更加簡單,也不需要再為了尋覓黑匣子而煩惱。
盡管想象是很好的,但是現在施行“雲”匣子這個概念依然有非常大的阻力。在技術層面上,現在肯定可以完成黑匣子數據傳輸到“雲”端,不過還要考慮的問題是將通話上傳之後,會不會泄露個人隱私。還有,現在全球每天有9.3萬架次航班在飛行,這麽多數據的上傳和存儲,成本太高了。
假如壹架飛機不幸發生了壹起空難,飛機墜毀了,這時肯定是需要分析飛機失事的具體原因,就需要找到黑匣子,然後解讀裏面的數據和錄音。但是怎麽才能找到黑匣子呢?
黑匣子在陸地上:相對找回困難較小
壹旦飛機遭遇空難,空難的地點在陸地上,搜救隊可以根據飛機墜落的具體位置搜尋黑匣子。由於黑匣子不能夠發送無線電信號,所以在陸地上的找回工作主要是靠搜救隊人力搜索。黑匣子的外表色彩比較鮮艷,搜救隊可以根據這個特征在搜索黑匣子,這就是陸地上找回黑匣子的唯壹方法了。
在陸地搜索黑匣子,有的時候墜機的地點在山區中,因為交通和人員進入比較麻煩,需要啟用搜索直升機等等機械單位的幫助,所以找回的工作會比較困難。
黑匣子在水中(主要是海裏:相對找回困難較大
最復雜的,就是飛機空難在水中發生,這對於找回黑匣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當然,水中發生的空難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海裏。海水看似很平靜,但是海平面以下會有很多的暗流和洋流,也就是海水其實也是不斷運動的。
當飛機發生空難之後,黑匣子外部加裝的水下信標只要壹碰到水,水會使其線路發生短路,蜂鳴器將會發出37.5kHz頻率的超聲波脈沖,可以自動持續30天。這種響聲即使是在水下,距它8公裏的地方也清晰可辨。30天後電池耗盡,信號也就跟著消失了。
但是由於海洋深不見底,很多地方的地勢高低不定,很有可能會落入非常深的海溝中,或者被海水中的洋流和暗流沖到其它地方,這樣就會加大搜索黑匣子的難度,所以至今馬航MH370航班的黑匣子還未找到。還有,馬航MH370的墜落地點不定,在海中只能夠使用聲納系統、探測儀、並且在壹定區域內進行探測,搜索完壹個區域再換下壹個區域,工作量太大了。
當然,還有另壹種可能性,就是飛機在墜地之前發生嚴重的爆炸,造成黑匣子損壞,這樣就沒有可能再找回黑匣子了。
航空史上最大謎團,馬航MH370去哪了?為何說找到黑匣子也沒用?
2020年2月19日,馬來西亞前總理發出壹條聲明,表示客機的黑匣子和機艙錄音尚未被找到,所以沒有確鑿證據表明機長需要負責任。他這裏說的客機便是馬航MH370,壹架六年前出了事故的飛機,航空史上的最大謎團。2014年3月8日00:42,航班從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計劃於6:30在北京降落。
結果才飛出四十分鐘,剛到馬來西亞和越南交界處的時候,飛機就跟地面失去了聯系。並且壹直都沒收到飛機的求救信號,這架飛機可以比正常飛機多飛行兩個小時,直到北京時間八點半才會耗盡燃料。後來聯系才知道,馬航MH370也沒有跟北京方面聯系,甚至沒有進入中國空管情報區。
飛機上有227名乘客,其中還有兩名嬰兒和十二個工作人員,可他們究竟去哪兒了呢?壹直到六年後的今天,人們都沒有找到答案,而當年得到消失的消息後,不少國家都參與了搜救。***有十壹個國家出動飛機,不分晝夜的在相關海域尋找,卻作用不大。到今天也沒能找到飛機的主體殘骸,它就這樣帶著227人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壹團謎。
比如說實際失去聯系時間是在當地時間壹點三十分,可公布的時間卻是兩點四十分,這中間發生了什麽?雷達記錄顯示,失聯航班可能曾經有過折返,到底是否有折返到馬六甲海峽?還有消息稱,飛機壹***飛行了五個小時,也就是從雷達上消失後。馬航MH370又飛行了數百英裏,且是在不明狀態下,去向也因此更加撲朔迷離。
最讓人疑惑的還是如此多的國家出動飛機尋找,如今的技術又不比從前,馬航MH370機型也不小。怎麽還是找了這麽久,就從地球上憑空消失了,這是最令人疑惑的壹點。其實要想知道飛機曾經究竟發生過什麽,找到黑匣子是壹種可行的方式,但馬航MH370情況不同。不少飛行專家認為,就算是現在找到了也沒用,為什麽這麽說?
黑匣子是用來記錄飛機飛行和性能參數的儀器,壹般來說找到它,就能得到墜毀前的記錄和話音記錄。處理後送入壹種飛行模擬器,就能重現事故的過程,形象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不過這種記錄能保持的時間並並不長,壹旦超過最大記錄時常,會自動覆蓋前面的數據。飛行記錄最多是保留二十多個小時,機艙話音記錄器也最多是保留半個小時。
如今時效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六年實在太長了,所以找到黑匣子作用也不大。值得壹提的是,關於馬航的消息如此多且紛亂,有壹條卻有些意外。那是2018年9月3日,獨立調查團的專家們提出,馬航以及官方發布的報告不完整,可能被修改過。雖然後來被否認了,但調查團為何無端提出這個言論?假若說修改過,那麽為何修改?又隱瞞了什麽信息?
這壹切都沒人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馬航MH370的消失恐怕會永遠成為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