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的綠皮火車有多擁擠我們80後是深有體會的,我相信現在的90後跟00後是無法體會到的。在春運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裏,有3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這相當於全國人民進行兩次大遷移。在90年代沒有高鐵的年代擁擠是壹個奢侈的詞兒。那時還沒有12306網上訂票,只能靠肉身去火車站或代售點排隊買票,每張票還要加收5塊錢的代購費甚至還要在黃牛手裏買高價票。春運的時候擁擠那是個好詞兒,那時候腳不著地,也不會摔倒,因為妳已經被前後左右的人擠飄起來;上趟廁所,少則半個小時,因為妳需要緩慢地挪動到廁所門口,還要等廁所裏站著的十幾個人挪出來;上下車的乘客,通過時都得把沈重的大箱子舉過頭頂,因為過道中根本沒有空隙。
但即便是擠成這樣,神奇的小推車也能暢通無阻,“啤酒,飲料,礦泉水……師傅,腳收壹下……”
最絕望的壹次,我們在春運的硬座車廂裏擠了20-30個小時(正常運行是23個小時)。2007年地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災,列車向北過了天津,就開始走走停停。走的時候,哪怕車再慢,只要前行就有希望;停的時候,壹切是未知,不知身處何地、還要停多久,焦躁不安的氣息混著桶裝泡面的刺激味兒,充斥著整個車廂。我相信許多人下車後都發誓,以後再也不擠硬座了。其實每次擠下車,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慨,但這次對“多麽痛的領悟”,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