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在什麽時候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在什麽時候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於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第1976次全體會議上,就“恢復中華人民***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的決議。該決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

事件影響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是於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就“恢復中華人民***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的決議。當時代表中國的臺灣的所謂中國臺灣地區代表在表決結果揭曉前即步出會場。

此決議案影響了海峽兩岸政府在聯合國的席次地位,以及中華人民***和國政府所主張的“壹個中國”依據,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爭取再加入聯合國的主要爭論點。

新華社的《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重大意義》壹文中說道:“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通過絕非偶然,這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之後,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剝奪了22年。

然而,這22年又是世界發生深刻變化的22年。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形成了壹股強大的歷史潮流。在這股大潮的推動下,壹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

沒有這批國家的加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難以想象的。他們把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視為自己的事。他們敢於仗義執言,不畏強權,表現出壹種浩然正氣,這股正氣就是世界走向進步的反映。”

美國在26屆聯大上頑固地反對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秘密訪華,宣布尼克松總統將於1972年訪問中國這壹行動有力地促進了恢復中國代表權鬥爭的勝利。

聯合國需要中國。聯合國是以自己的普遍性而自豪的,然而,不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占世界人口五分之壹的中國不在聯合國裏,聯合國有什麽普遍性可言。世界面臨著眾多的問題,需要聯合國發揮作用。如果聯合國缺少中國這壹塊,顯然在應對世界上大的問題時缺少了有力的支撐。

背景

1950年,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伍修權(前排左壹)應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邀請出席安理會朝鮮問題辯論,與中國(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當面對質。

1949年10月1日,在國***內戰中獲勝的中國***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和國,與退守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互相抗爭,中華人民***和國政府之後便以各種方式試圖取得1949年底戰敗退守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所擁有的聯合國“中國”席位。

1950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致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馬立克及秘書長特呂格韋·賴伊,代表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就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問題向聯合國提出控訴案,要求聯合國安理會立即采取措施“制裁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的罪行。

周恩來表示“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壹合法政府”,“蔣介石在聯合國的代表已經喪失了代表中國人民的任何法律與事實的基礎,應該立即從聯合國所有機構中排除出去”。

此後,中華人民***和國多次致電聯合國要求“取消蔣介石在聯合國的壹切權利,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1950年8月,聯合國安理會再度否決蘇聯提出的中國代表權案。1950年8月1日,蘇聯代表馬利克重返聯合國安理會並擔任輪值主席,並作出“承認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為中國代表”的裁決,該裁決以八比三被推翻。

1950年11月28日,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伍修權應安理會邀請出席朝鮮問題辯論,並就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指責“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是“非法的犯罪的行為”。

在第二天的安理會會議,中華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蔣廷黻反駁了伍修權對美國的指控並指責沙皇俄國是近代占據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並列舉了種種美國對中國的友好行為,稱美國沒有在中國占據壹寸土地,且美國在抗日戰爭中對中國幫助巨大而沒有索要報酬;

這與在中國東北掠奪的蘇聯形成對比,最後蔣指稱聯合國的“中國”席位只能屬於“自由獨立的中國政府”,而非莫斯科的傀儡政權。

伍修權其後表示,“美國軍事顧問在實際上是該島的主人,就是在臺灣的國民黨軍隊的領袖與指揮”,“(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要求美國政府立即從臺灣及其他中國領土撤出軍隊,從而停止幹涉中國內政。”

伍修權並挖苦蔣廷黻“辜負違背了中國人民的意願,他沒有任何權利代表中國。我懷疑這個發言的人是不是中國人,因為偉大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的語言,他都不會講”(當時中華民國代表在聯合國主要使用英語發言)。這是中華人民***和國方面首次在聯合國會議發言。

1955年,中華人民***和國拒絕了聯合國安理會邀請其再次出席會議的請求,表明“臺北不去,北京不來”的宗旨。由此,自1950年代中期起,幾乎每年的聯合國大會都要辯論中華民國的會籍相關問題。1956年,聯合國否決印度提議,並通過綜合委員會建議“本屆大會不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

以往在美國的影響下,支持中華民國的力量都占有優勢。中蘇交惡後,1969年發生中蘇邊界沖突,蘇聯曾經派代表赴臺北商討,由蘇聯方面支持中華民國顛覆中華人民***和國政府,美國也知悉此事。另壹方面,美國經過1960年代在越戰上耗費大量軍費,國內反戰風潮四起,陷入泥淖之中,因而積極尋求力量抗衡蘇聯。

1970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了與蘇聯對抗,決定與當時與蘇聯交惡的中華人民***和國交往。

1971年,當時中華人民***和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知悉美國意向後,開始與美國政府進行“乒乓外交”,雙方關系迅速升溫;於是美國向中華人民***和國讓步,接納中華人民***和國取得聯合國代表權,此時支持中華民國的陣線立即崩潰。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