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為什麽珍妃是在清朝滅亡後才被葬到了清西陵?

為什麽珍妃是在清朝滅亡後才被葬到了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是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的陵寢所在。陪伴這些帝王長眠地下的,還有他們的皇後、嬪妃,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壹位妃子,應該就是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了。

珍妃之死

珍妮出生於滿族正紅旗官宦之家,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自幼與其姐瑾妃隨伯父長善在廣州長大。長善雖為武將,卻喜歡舞文弄墨,結交文人墨客,曾聘名士文廷式教習兩位侄女讀書。

1888年,13歲的珍妮和15歲的姐姐瑾珍被雙雙選中入宮,成為年僅18歲的光緒皇帝的兩位妃子,分別居住在紫禁城景仁宮和永和宮。同時,由慈禧做主,選定慈禧胞弟桂祥21歲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為皇後,這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後。

珍妃姿容婉麗、賦性聰穎、又擅長琴棋書畫,所以深得光緒皇帝寵愛。光緒皇帝總是讓她隨侍於身邊,食則同桌,寢則同室。相比之下,慈禧的親侄女隆裕皇後就差遠了,她不僅比光緒皇帝大三歲,又其貌不揚,加之生性嫉妒,還依仗慈禧的寵愛在宮中撥弄是非,致使珍妃受責受辱。如此壹來,光緒皇帝越發遷怒於皇後,兩人的關系也就越來越壞。

光緒皇帝之所以喜歡珍妃,壹方面是她年齡尚小,閱歷較淺,所以毫無心計;另壹方面珍妃成長於西學較為發達的廣州,作為“新時代”的女性,珍妃對天下之事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光緒皇帝的維新思想不謀而合,甚得帝心。

於是,隆裕皇後就和太監李蓮英勾結起來,把壹只男人的靴子放在珍妃的宮中,妄圖汙蔑她有奸情;後來,又因為珍妃有壹件衣服的料子和經常進宮演戲的壹個戲子的衣料壹樣,隆裕皇後就抓住這件事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到廷杖。

由於對甲午之戰的“戰”與“和”的問題上,光緒皇帝和垂簾聽政的慈禧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朝中形成了以光緒皇帝為主的“主戰派”和以慈禧皇太後為主的“主和派”。珍妃的胞兄及珍妃的老師文廷式也卷入了這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為了達到打擊光緒皇帝的目的,慈禧以“近來習尚浮華”為由,把珍妃和瑾妃同時降為貴人,同時還要求她們謹言慎行,穿著樸素,遠離新巧稀奇物件;同時,還叮囑隆裕皇後,要她嚴加看管珍妃和瑾妃,註意她們的壹言壹行。

1898年,光緒皇帝推行變法,恢復了妃位的珍妃,自然成了光緒帝的支持者。然而,變法只維持了103天,慈禧就發下懿旨,以光緒生病,不能臨朝視事為由,重新訓政,將光緒皇帝軟禁於瀛臺,並清算維新派人士。珍妃因為是光緒皇帝在後宮最堅定的支持者,受到了牽連,再次被施以褫衣廷杖,並幽閉於鐘粹宮後的北三所。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在八國聯軍攻入皇城前的那壹刻,挾持著光緒,帶領著內宮女眷,連同壹幫文武大臣,壹路向西逃竄。臨行前,慈禧皇太後讓太監崔玉貴把珍妃從幽禁之處提出,打開樂壽堂前的井蓋,命珍妃自盡。珍妃不肯,太監崔玉貴和宮女王德環在慈禧皇太後的指令強行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年僅二十五歲。

起初,慈禧對珍妃之死諱莫如深,其《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的是:“妃有寵於帝,光緒二十六年各國師入京師,帝西狩, 妃倉猝不能從,於宮中殉焉。”可見,當初朝廷對外公布的消息是,珍妃害怕八國聯軍進京後,遭到八國強盜的侮辱,只好“貞烈殉節”, 投井自殺。1902年11月,慈禧皇太後下旨還追封了珍妃:“上年京師之變,倉猝之中珍妃啟從不及,即於宮內殉難,洵屬節烈可嘉,恩著追贈貴妃位號,以示哀恤。”

直到末代皇帝溥儀即位後,溥儀的生父載灃為了表達對哥哥光緒皇帝和珍妃的同情,才還原了珍妃被溺的真相。

魂歸何處

也許是做了虧心事的原因,據說慈禧在西逃途中,晚上經常做噩夢,夢到披頭散發的珍妃哭訴著找她算賬,醒來就是壹身冷汗,這讓慈禧非常焦慮。於是,在1901年回到北京前,慈禧就下令,讓珍妃的家人把她的遺體從井中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並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將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

恩濟莊墓地畢竟只是壹處宮女墓地,將珍妃安葬在宮女墓地顯然不合禮制。自清雍正年間,雍正皇帝為了表彰和碩怡親王胤祥,將其生母敏妃追封為敬敏皇貴妃,並遷葬於景陵,開創了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先例。

那麽,為什麽珍妃沒有葬入光緒皇帝的陵寢呢?

根據皇室慣例,皇帝登基以後,就會開始營建自己的陵寢。由於光緒皇帝壹直被慈禧操縱於掌中,不僅皇權虛掌,就連他的陵寢也直到死後才開始修建。珍妃死的時候,光緒尚在人世,光緒皇帝的陵寢連壹磚壹瓦也沒有,所以,只好臨時先安葬在了恩濟莊墓地.

光緒皇帝駕崩後,新登基的宣統皇帝溥儀之父、醇親王載灃(也是光緒皇帝的弟弟),派人在西陵界內找到了壹塊叫金龍峪的地方,開始給光緒皇帝營造陵寢。也有文獻資料記載,早在公元1887年,光緒皇帝就已經為自己選好了位於金龍峪的墓地。不管怎麽說,反正光緒皇帝的崇陵終於在慈禧死後,公元1909年開始營建了。光緒皇帝有壹後兩妃,就是隆裕皇後和珍瑾二妃,所以,營造崇陵必須都要考慮進去,工程也就無形中增大了。

由於晚清國力羸弱,光緒的崇陵營造過程時斷時續,隨著1912年大清王朝的終結,基礎工程尚未過半的崇陵被迫停工。

根據《優待清室條件》第五款: “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 均由中華民國支出。”所以,在1913年,國民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並於當年完成了崇陵的地宮部分。1913年11月16日,死了五年之久的光緒皇帝終於與珍妃於同年同月同日被安葬到了清西陵。

但是,也就僅僅過了二十五年,壹場炮響,打破了崇陵平日的寧靜!

光緒崇陵被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