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以來,廈門大學連續開設了國際經濟法系列課程,包括國際經濟法概論、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海商法等,是國際經濟法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同時,“國際經濟法概論”作為法學專業及其他本科生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開設。自1998起,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國際經濟法”課程作為法學專業本科生14基礎課程之壹,以“國際經濟法”系列深化課程(即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海商法)為方向。
本課程教學團隊所屬的廈門大學國際法專業於2002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安辰教授現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會長,該學會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曾華群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壹、二級人選;廖壹新教授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傑出人才培養對象”;許崇禮教授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李國安教授在國際貨幣和金融法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課程的教學團隊是壹個中青年、後勁足、團隊精神好、有協作研究傳統的學術團體,學生*** 11,專業為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海商法。其中教授5人(均為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人,講師3人,博士6人,在職博士生2人。平均年齡41歲。
該課程的教學團隊壹直重視教材建設。1987年安辰教授主編的《國際經濟法系列專著》(包括《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海商法》等五本書,約16萬字)是我國第壹部國際經濟法系列專著,也是當時我校及其他高校國際經濟法專業本科生使用的。1988~1991和1996~1998年,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先後組織編寫了兩套大學法學教材《國際經濟法系列》,我校安辰、曾華群、廖壹欣教授分別擔任《國際經濟法概論》。1999至2002年,安辰教授主編的國際經濟法系列專著(包括《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海商法》等五個新版,,約300萬字)和我國首批研究生編撰的國際經濟法專著是。
民商法
廈門大學民商法教學與研究經歷了80年的歷史風雨,積累了80年。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民商法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在廈大1926項目開辦之初,民法學就顯示出了強大的教學和科研實力,聚集了陳超碧教授、柯教授、教授、李京喜教授等多位貫通中西的法學大師。20世紀30年代,李景熙教授將日文版的《羅馬十二銅表法》翻譯成中文介紹到中國。陳超碧先生寫的《羅馬法原理》(1937)被當時國內大學采用為教材。陳超碧教授撰寫了《中比通婚中的國際私法問題》(1933)、《英美法原理》(1948),李景熙教授撰寫了《法學通論》(1935)、《法學教程》(1940)、《法學教程》。
以下是考研參考書目。
初試參考書目:除LLM外,專業:1,法理學(第3版),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民法》(第二版),劉景偉主編,朱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3.《憲法學原理》,朱福輝主編,鄭瓊仙副主編,中信出版社,2005年。4.《刑法通論》,陳力、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法律碩士:基礎和綜合課是全國聯考的科目。請參考最新的法律碩士研究生全國聯考大綱和法律碩士研究生全國聯考指南。復試參考書目:民商法專業:1。《民法通論》(第二版),《債權法》(第二版),劉景偉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2.《中國物權法教程》,姜平主編,費安玲副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3月;3.《商法》(上、下冊) (第3版),劉景偉主編,劉永光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4.《婚姻、家庭與繼承法》(第二版),江月、李和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5.《知識產權法》,丁著,,2002;6.《民事訴訟法》,齊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朱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