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漢王朝統治的結束,歷史上迎來了魏晉六朝的統治。魏晉六朝是我國歷史上政治最混亂,社會最動蕩的壹個時代。身處壹個轉折的時代,魏晉文人雖然身處亂世,但是對於自由和熱情的追求卻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是中國古代史中文人精神世界最為解放,最富有智慧的壹個時期。“思我良朋,如饑似渴”,是當時文人雅士***同的呼聲。
壹、魏晉時期社會政治局面混亂,國家統治局面不穩,平等寬松的政治局面促使了魏晉文人崇友意識的產生東漢王朝統治的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紛紛爆發了農民起義,黨派之間的鬥爭激烈,董卓擅自奪取國家政權,李郭兩人帶兵進軍京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災人禍,到處都是戰火紛飛,百姓民不聊生,壹片慘狀。
東漢末年戰亂頻發
正始年間,司馬家族帶兵奪取了國家的政權,建立了晉,但是他們多濫殺無辜,搞得人心惶惶,百姓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在後來西晉王朝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統治階級內部更是不斷地爭權奪利,互相殘殺。西晉結束以後,東晉的統治者們並沒有吸取西晉的教訓,依然進行著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
“朋者,比也;比者,並也。”
自古以來,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就是我國文人雅士十分註重的壹個問題。朋友之間的相處,要講究自由平等,坦誠相待,朋友之間的分分合合變化也要比君臣,父子,夫妻之間要寬松的多。因此,在魏晉時期,文人雅士之間的崇友意識在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受到了當時興起的平等觀念的影響。
東晉名士謝安
在家庭關系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比較寬松的。在《世說新語》中,有不少文字是記錄家庭關系的,有壹篇這樣寫道:
謝安問王子敬,君家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
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哪得知。”
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註重對於書法的評價,兒子對於父親的書法進行評價是常有的事情,在評價父親書法的同時,還可以肯定自己的書法。
在《德行》篇中也有歌頌了這種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這種家庭關系在社會範圍內的流傳,就在很大程度上打破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社會等級關系,營造了壹種和諧,溫馨,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精神方面的需求。
二、“思我良朋”的強烈呼喚成為崇友意識的主要表征,以嵇康為代表的魏晉文人形成新的交友原則和交友特點,美與現實的自我需要成為崇友意識的精神內涵平等意識在魏晉時期有了很大的發展,和秦漢時期相比,正是這種平等意識的傳播,促進了魏晉時期壹些人的崇友意識。
阮籍出遊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友觀念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文人之間的崇友意識,很快反映在文人所創造的詩詞文賦中,如阮籍的壹首詩《詠懷詩—其四》。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集中體現了詩人對於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體現出了詩人和友人相隔兩地,內心的無奈和痛苦。在魏晉文人群體中,這種表現了文人之間友誼的詩篇比比皆是,許多詩篇也是著重反映詩人之間的友誼的。其中以稽康為代表的文人群體,十分註重和朋友之間的友誼,渴望有生之年能夠遇到壹位真的知音。
在稽康的許多詩篇中,可以看出他對友誼的重視,他壹生都致力於追求友情,在追求友情的過程中,也曾經飽受“友”的苦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稽康的死也是為了友誼。在《晉書》本傳中有壹段文字是這樣描寫稽康的,“以契難期,每思郢質”,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稽康文學創作的主題思想。
於是,在魏晉時期的崇友意識影響下,稽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交友特點,這在後來也成為了魏晉時期文人主要的交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