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的三六十年代,胃癌在日本也是高發腫瘤。但是,隨著冰箱的普及,人們開始習慣於‘同壹天做飯,同壹天吃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的胃癌發病率顯著下降。專家表示,胃癌高發與飲食習慣不當有關,如吃隔夜菜、回鍋等。專家表示:“綠葉蔬菜如青菜、菠菜,四季豆如刀豆、(豆工)豆、蠶豆反復回鍋,葉綠素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可降解成分,容易致癌。蟹、魚、蝦等海鮮容易在壹夜之間產生蛋白質降解產物,損害肝腎功能。剩湯長期存放在鋁鍋、不銹鋼鍋裏,也容易發生化學反應,要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裏保存。另外,冰箱不是保鮮盒,新鮮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容易滋生細菌。至於腌菜、鹹魚、火腿、香腸、鹹菜等腌制食品,由於含有致癌物亞硝酸銨,不宜多吃。”專家提醒市民,日常飲食宜清淡新鮮,不吃隔夜菜,多吃新鮮豬肉和紅燒肉。剩菜剩飯不宜存放超過12小時,水不宜反復煮沸。如果市民發現上腹部經常出現脹滿、脹痛等不適,胃炎、潰瘍反復不愈,應及時入院。40歲以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胃鏡檢查。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上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癌新藥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世界上第壹個專門用於胃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治療性中藥——楓苓合劑,在上海“藥谷”張江成功引進,並在國內和美國、日本、新加坡、歐洲獲得多項發明專利。這個被列為上海市重大科技項目、科技部創新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A類項目的創新項目,代表了上海現代醫學研究的前沿水平,凝聚了50多位科學家20年來的巨大心血。據悉,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先後立項支持楓苓合劑的研發,投入數千萬元。據介紹,目前的中藥只能作為癌癥患者的保健,不能作為治療;但楓苓合劑配方獨特,只有五味藥,其中鴨跖草、栝樓毒性極大,有祛邪作用。經過特殊工藝,這兩種“毒藥”不僅無毒,還能抑制腫瘤。而且相關專家表示,由於該藥的配方和工藝極其特殊,很難被“克隆”,治療手段獨特,幾乎不可能被復制。楓苓合劑臨床主要用於胃、腸、肝、食管、胰腺等消化系統腫瘤的治療。通過在上海、廣州、江蘇、浙江、河南等地近7年的大規模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總有效率高達93.2%,安全性是化療組的4.66倍,有效劑量僅為毒性劑量的四分之壹,價格是化療藥物的四分之壹,不考慮腫瘤抑制率。相關數據顯示,上海已成為各種癌癥的高發區。根據2005年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上海每10萬人癌癥發病率已經高達320。尤其值得註意的是,胃癌、腸癌、肝癌等消化系統腫瘤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癥。據衛生部疾控司最新統計,胃癌、肺癌、肝癌、腸癌、食道癌、宮頸癌、乳腺癌、鼻咽癌等八種癌癥死亡人數已占全國癌癥死亡總人數的80%以上。參考資料:
/05zj health/system/2007/01/25/008131513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