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崇明是什麽樣的?

崇明是什麽樣的?

位於上海。

崇明縣目前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組成,總土地面積1411平方公裏。

其中,崇明島位於中國沿西太平洋海岸線的中點,長江入海口,是中國最大的河流,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島,也是僅次於臺灣省島和海南島的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全島三面環江,壹面臨海,西臨滾滾長江,東臨浩瀚東海,南與江蘇省浦東新區、寶山區、太倉市隔海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接壤。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裏,東西長80公裏,南北寬13至18公裏。該島地勢平坦,無丘陵和丘陵,西北和中部略高,西南和東部略低。90%以上的陸地標高(以吳淞0m標高為基準)在3.21m至4.20m之間..該島的地理位置從東經12109′30″到北緯12154′00″到北緯3127′00″。島上水土潔凈,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良,居民平均壽命76.7歲。

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江南水道,東臨橫沙島,北接崇明島。該島呈帶狀,東西長26.8公裏,南北寬2 ~ 4公裏。面積88平方公裏,其中灘塗8.5平方公裏,耕地26.2平方公裏(不含前衛農場)。南沿有近20公裏的深水岸線,壹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點-22米,可停靠30萬噸級船舶。

橫沙島是長江口最東端的島嶼,三面江,壹面海。背靠長興,北與崇明島遙相呼應,南與浦東隔河相望。該島呈海螺形,南北長約12公裏,東西寬約8公裏。平均海拔2.8米。總面積56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6.8平方公裏。目前0米以上灘塗資源20萬畝,-5米以上67萬畝。周邊海岸線30余公裏,其中南端約2公裏深水岸線,水深-12米。

組織系統演化

崇明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東沙西沙群島開始出現在長江口外的海域。之後許多沙洲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壹漲壹塌,直到明末清初才成為崇明島。公元696年初(唐萬歲元年),人們開始在島上生活。公元705年(唐朝神龍元年),在西沙設鎮,取名崇明(“沖”意為高,“明”意為水面以上的寬闊、平坦、清澈、平坦的地面)。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設天賜鹽場,遷通州。公元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為崇明州,隸揚州道。公元1396年(明洪武二年)為郡,先隸揚州路,後隸蘇州府,也隸太倉州。民國時期,先後隸屬江蘇南通、松江。解放後,屬江蘇省南通地區。由1958 12 1調入上海,目前是上海19個區縣中唯壹的縣。

長興島是鹹豐年間登陸的,橫沙島從1886填海遷島至今,約有120年的歷史。18自2005年5月起,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準,原屬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的長興、橫沙並入崇明縣。

歷史現狀

崇明人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明朝的抗日鬥爭中,崇明的“沙兵”以勇猛著稱。1921年秋,西沙、崇明發生農民暴動,毛澤東在當時中國的中央機關報《指南周刊》上介紹了這壹壯舉。1926年9月,江浙省委特派員盧鐵強、俞福才回到沖沖,建立了中國較早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漫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許多崇明兒女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崇明縣目前轄13鎮3鄉。縣政府所在地程橋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島合並後,總人口增加,但自然增長率仍為負。2005年末,全縣戶籍人口701,000人,比上年增加6.9萬人,流動人口8.3萬人,出生率5.9‰,死亡率8.8‰,自然增長率-2.9‰。民族以漢族為主,還有蒙古族、回族、滿族、壯族、白族、彜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其他少數民族。

前景目標

《規劃》確立的總體目標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島地區的總體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三島協調發展,努力把崇明島打造成符合上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長遠需要的最佳區域之壹。

崇明島的目標定位:崇明是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堅持三島功能、產業、人口、基礎設施聯動,分別建設綜合生態島、海洋裝備島、生態休閑島,依靠科技創新,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產業,努力把崇明建設成為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島。

崇明島的功能定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森林園林島、生態人居島、休閑度假島、綠色食品島、海洋裝備島、科技科研島。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2005年,全縣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全縣增加值的16.8%,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占全縣增加值的45.9%,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占全縣增加值的37.3%,與上年持平。

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稅源穩步增加,確保了財政收入。全年財政收入26.4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其中,縣級財政收入654.38+0.82億元,比上年增長53.2%。新城發展格局進展順利,基礎設施投資創歷史新高。固定資產投資27.7億元,比上年增長35.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1.40億元,比上年增長75.6%;更新改造投資6543.8+0.9億元,比上年增長9.3%;房地產投資7.8億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集體投資6.6億元,比上年增長27.2%。

農業

2005年,圍繞建設生態島的目標,該縣進壹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深入推進主導農產品標準化和產業化,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韓優青香”、“嘉華1號”、“金豐”等優質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占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5%。林業生產有了新發展,全縣新增生態林2400公頃,經濟林84公頃。畜牧業方面,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實現群防群控,積極推進特色水產養殖。豬禽蛋等主要農副產品上市量較上年有壹定幅度增長。漁業生產將進壹步優化養殖品種,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

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3.8億元,比上年增長265.438+0%,其中種植業總產值265.438+7億元,增長6.4%。林業0.90億元,下降11.2%;畜牧業5.5億元,增長1.1%;漁業654.38+0.48億元,下降654.38+0.6%;農業服務業0.90億元,下降12.1%。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0678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303031噸。

工業

工業企業克服交通不便、原材料和能源短缺等不利影響,進壹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產品和優勢產業在全縣工業中的比重提高,工業生產產銷銜接良好,生產總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工業總產值1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工業銷售產值1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05年,全縣工業增加值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全年實現利潤總額5.4億元,比上年增長4.4%。

規模以上工業優勢明顯,工業總產值98.9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4.7%。重點行業增速明顯,醫藥、海工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50%以上。“壹業特別強”行業出現新的增長。日用不銹鋼及商用設備制造業年產值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

建築工業

建築業保持快速發展。全年建築業總產值83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建築業增加值6543.8+0.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列入全縣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房屋建築面積77.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6%;竣工面積42.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

金融行業

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銀行存貸款總量持續增加。200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21億元,比年初增加34.5億元;貸款余額6543.8+02.2億元,比年初增加2654.38+00萬元,其中住房貸款35.7億元,比年初減少6543.8+05億元。

內部和外部貿易

商業網點布局增加,市場銷售規模擴大。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6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食品零售額5.8億元,增長11.4%;穿戴類商品零售額2.4億元,增長9.8%;商品零售額9億元,增長10.6%;燒品零售額7億元,增長11.6%;市場貿易成交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0.6%。

外貿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出口能力顯著增強。2005年外貿出口撥款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工業品出口25.4億元,增長21.4%;農副產品出口撥款3億元,下降11.4%。

吸引海外投資

招商引資措施有力有效,兩個園區的發展進入實質性階段。2005年,全縣引進各類企業1514家,比上年減少108家;註冊資本總額4654.38+0.3億元,累計納稅654.38+0.9億元,比上年增長43.9%。其中,崇明工業園區和傅生開發區* * *引進註冊企業473家,註冊資本6543.8+0.27億元,完成稅收9654.38+0億元;各鄉鎮經濟共同體引進企業1041家,註冊資本28.6億元,納稅9.9億元。

2005年新批外資企業24家,比上年減少23家;項目總投資6992萬美元,合同外資2741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0.3%和1.55%。

郵電和交通運輸業

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信息服務水平顯著提高。2005年,全縣郵電業務收入2.3億元。年底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253,000部。年末電話用戶227000戶,比上年凈增20000戶。每100戶家庭有87部電話。郵政事業穩步發展。2005年,全國共收發信件670萬件,收發快件108萬件,各類報刊雜誌1444萬份。

信息化建設推廣應用成效顯著。按照“務實、為民、高效”的工作要求,及時完成信息公開任務,組織實施了崇明政府網站第二次改版。各委辦局積極推廣使用正版軟件,利用現有網絡資源,推進縣級網上行政審批工作,完善政府門戶網站和官方網站功能。全年采集社保卡信息7801人次,發放社保卡7246張。

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客運能力逐步提高。2005年,總投資31萬元,建成高速船3艘,汽車渡船1艘,新增座位830個,新增停車位28個,使滬渝兩地交通更加快捷便利。年內,開通長興、橫沙兩條新水路,水路數量增至18條。全年水路旅客11.42萬人次;輪渡車輛1.24萬輛。2005年底,* * *共有30條公交線路,線路長度910.7km,全年運送乘客21.99萬人次。

旅遊業

按照崇明生態島的功能定位,積極開發新的旅遊景點,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遊。2005年,新建了崇明西沙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和世界河口沙洲展覽館,新開放了珍珠湖等旅遊景點。利用節慶活動契機,打造崇明旅遊品牌,成功舉辦“環島自駕遊”、“森林嘉年華”、“珠湖杯垂釣大賽”、“前衛金秋生態文化節”、“漁家歡樂節”、“農家風情攝影展”等主題活動,吸引島內外遊客。2005年接待遊客7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營業收入654.38+0.9億元,比上年增長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