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特困戶”和“貧困戶”有哪些區別?

“特困戶”和“貧困戶”有哪些區別?

特困戶是指人均年收入處於特困線以下的家庭。

貧困是物質生活困難和生產手段匱乏的整體性狀況,壹般由生活水平來衡量。當某個人、家庭乃至群體的生活水平比所在地區的平均生活水平低時,即為處於貧困狀態。量化的測定標準即是貧困線,具體的指標各國相異。中國以年人均最高收入為線,它隨物價的變動而調整。中國民政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將人年均收入200元定為中國的貧困線。由於物價的上漲,新的貧困線已被調整為300元。

貧困戶。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準: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壹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或壹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貧困的標準不同,目前國際貧困線標準是世界銀行提出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天1美元收入的標準。

中國的貧困線標準調整了幾次:1986年,國家統計局作了壹項關於中國農村貧困標準的研究,確定農村人口最低生活標準是年人均200元;到1990年這壹標準相當於300元;到1995年,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因素考慮在內,這個標準被調整為530元;在2000年“八七”攻堅計劃完成時,貧困標準已經調整為625元;2005年為683元。這壹標準是農村絕對貧困戶的標準,而不是相對貧困標準。

絕對貧困: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在測量絕對貧困標準時,壹般只考慮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而絕對必須購買的物品,並且,所購買的物品應當是最簡單最經濟的。

相對貧困: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壹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於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2005年,我國的農村相對貧困標準是684-944元。

近年來,城市貧困戶的問題逐漸顯現,中國城市貧困標準是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計算的,各個城市這壹標準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