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樂舞,不僅在北方地區可以見到,由於北宋與遼代的長期和平***處,相互之間的樂舞交流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南宋範成大曾經有壹首《鷓鴣天》詞,開篇即嘆道:“休舞銀貂小契丹,滿堂賓客盡關山。從今嫋嫋盈盈處,誰復端端正正看。”這首詞,大約是範成大在桂州(今桂林)任官時所作,那是1175年左右,距離遼代被金所滅的1125年,已經過了50年。而這時還能夠在南方見到銀貂服飾的“小契丹”表演舞蹈,可見其舞流傳之廣泛。當然,範成大寫這首詞時,北宋也早已被金人所滅。所以,詞中似乎有壹種同“病”相憐的慨嘆。詞中沒有描寫那能夠在官吏宴會上表演舞蹈的“小契丹”是漢人所扮裝,還是真的來自北方的契丹後裔,詞中也沒有說明所跳何舞,舞者又有怎樣的心情。但是,契丹人所建立的大遼之國被金人所滅之後,有樂舞藝人背井離鄉向南遷徙,流落他鄉,也是很有可能的現象。這也正是兩宋和遼代樂舞的藝術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