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什麽聽途說

什麽聽途說

道聽途說

道聽途說(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陽貨》。道聽途說指道路上聽來又在道路上傳播出去;比喻毫無根據的傳聞。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

成語出處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道聽途說”。

成語寓意:道聽途說指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人雲亦雲,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對來聽來的消息,人們要善於分辨是非對錯,要有自己的主觀思想,切莫偏聽偏信,更不要人雲亦雲,否則很容易上當受騙,吃虧的總是自己。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聽來的東西不壹定是對的,沒有親眼所見就不要輕易相信,只有用心去體會,辨別是非才是真。同時,對於道聽途說,必須在思考驗證的基礎上才能傳播出去,否則將會造成訛傳,汙染社會,混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