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怎麽做好企業人才戰略管理

怎麽做好企業人才戰略管理

 導語:實施人才戰略已經是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人才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創造者,必須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的,自從國家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以後,各行各業選用人才經常被打破常規,不拘壹格。

怎麽做好企業人才戰略管理

 壹、積極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做到重點突出,通過抓好重點帶動壹般,推進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的協調發展。圍繞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行政和總攬全局等?五種能力?,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執政能力。

 1.以培養和引進相結合,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拓寬黨政領導人才選拔渠道,註意從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中選拔黨政領導幹部。

 2.以思想政治建設和能力建設為主線,加強黨政人才隊伍建設

 要堅持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大力選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對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年輕幹部的監督和管理,保證他們健康成長。

 3.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弘揚科學精神為核心,進壹步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

 現階段,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主要是優化結構,要對人才總量、結構、分布以及重要崗位、關鍵環節的人才需求進行預測,加強人才資源開發的前瞻性研究。

 重視對人才理論、人才成長規律和管理規律的研究,學習借鑒國外人才資源開發的經驗,研究制訂有利於人才發揮最大效能的政策文件。充分聽取專業技術人員對事業發展的建議,及時做好協調工作,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確保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良好服務。采取加快培養和大力引進的措施,努力擴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總量,著力改變目前專業技術人才行業分布和年齡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其次是提高專業素質,應結合企業實際和針對各類人才特點,切實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進壹步加大選拔培養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的力度。

 以改善專業技術人才知識結構,增強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有計劃地遴選壹批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技術骨幹,鼓勵其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升學歷層次;有計劃地安排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擔任重大科研、生產項目,重點工作、重點實驗室負責人。註重選拔德才兼備、具有管理和領導才能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進入企事業單位決策層。

 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新工藝、新技術培訓,鼓勵技能型人才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活動,為企業發展增強後勁。再次是要切實發揮作用,要確保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圍繞人才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營造有利於人才幹事業、幹成事業的環境,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要密切與專業技術人才的溝通和聯系,盡力為專業技術人員辦實事,妥善解決好他們在工資、職稱、住房、醫療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解除後顧之憂。切實改善專業技術人才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大力營造激發創新活力的良好環境,激勵各領域人才奮力攻關,勇攀事業高峰。

 二、實施創新型人才機制建設

 科學完善的人才機制是保證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當前,要大膽改革創新,抓緊構建五種機制:

 1.建立培養教育機制

 應圍繞提高人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特別是人才創新能力,切實加大對現有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促進各類人才不斷增強素質、提升能力。從各類人才的實際出發,按照開放式、多渠道、市場化的要求,切實加強人才培養教育工作,堅持做到人才培育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壹,工作措施同體制改革要求相壹致,人才結構同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大力加強終身教育體系的規劃和協調,優化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切實抓好各類人才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應大力開展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素質。

 2.建立 評價選用機制

 對待人才,應包容個性,尊重特點,善待差異,容人之短,用人所長,不可求全責備。堅持德才兼備標準,以品德、知識、能力、業績論人才,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人才評價機制;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建立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並充分施展才能的選拔任用機制。堅持黨政人才重在群眾認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專業技術人才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的方針,科學的評價和選拔任用人才。

 3.建立市場流動機制

 深化人才市場體制改革,健全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的人才市場服務體系,逐步取消人才流動的部門、行業、身份和所有制等因素限制。建立人才進入?綠色通道?,對引進人才實行特事特辦,不受任何限制,不附帶任何其它條件。大力推動人才的?柔性?流動,鼓勵、吸引國內外人才通過參與項目開發、提供咨詢、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等多種方式兼職兼薪。切實維護各類人才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保證人才流動健康有序發展。

 4.建立利益激勵機制

 針對各類人才特點,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應積極推進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的技術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的政策。實行壹流人才壹流工資制度,大力推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崗位工資、專利分紅、效益提成等多種分配形式,把工資、獎勵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系。

 5.建立投入保障機制

 各級政府應盡快建立?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由各級財政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列入預算,設立專戶,主要用於高層次人才、急需人才和短缺人才的培養、引進、獎勵、資助等。探索建立由政府、單位、社會等多元化的人才工作投入機制,加大對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投入,加大對人才流動、配置、使用的投入。大力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才流動中的社會保險銜接辦法。要保證高層次人才科研項目啟動費用和資助費用。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改善優秀人才的生活待遇,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