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智造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國智造的矛盾日益突出。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表面上是對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實質上是對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的影響,這使得中國原有經濟發展方式的不適應性更加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已經成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從我國工業發展來看,由於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撐,三次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第壹產業不穩定,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第二產業不強。有些產業雖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大部分相對落後,呈現出“中國制造多,中國創造少”的格局;第三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占產值比重只有40%。特別是與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相適應的現代金融、現代保險、現代信息產業等現代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必須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其中,發揮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支撐作用不可或缺。

產業是產業鏈的組成部分。中國水泥、鋼鐵、建材、造紙、汽車等行業產能居世界第壹。但由於很多關鍵技術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普遍存在。因此,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比如,水泥行業雖然產能世界第壹,但“三高”特征明顯。據統計,按照我國現有的水泥產能,每年有近2億噸二氧化碳因采用落後的生產工藝排放到大氣中,占全球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近20%。解決這壹問題,有關部門提倡“兩條腿走路”,壹方面淘汰落後產能,另壹方面加強技術改造和研發,通過自主創新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其實不僅僅是水泥行業,鋼鐵、造紙、汽車等行業都有同樣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工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和品牌,普遍處於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的低端。中國工業發展的條件和動力正在發生重要變化。要把國際金融危機的慘痛經驗轉化為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動力,抓住發展機遇,推進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由大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