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讖緯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讖緯

讖緯是中國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

讖(現也稱簽)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兇的隱語,後來民間發展在廟宇或道觀裹求神問蔔,漸漸地更加簡化為求簽。

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壹類書,被漢光武帝劉秀之後的人稱為“內學”,而原本的經典反被稱為“外學”。讖緯之學也就是對未來的壹種政治預言。

歷史上有些比較著名的讖緯。

比如秦朝時,“亡秦者胡”,秦始皇誤以為說的是匈奴,於是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後來歷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胡亥。

唐代時,有人預言“唐三世以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以為是李君羨,找個借口把他殺了,結果歷史表明預言說的是武則天。

南北朝後期,曾流傳過壹條神秘的預言,預言將有壹位“黑衣人”降臨成為天子以終結亂世。初期預言是“亡高者黑衣”,結果穿黑衣的北周滅了高家的北齊,後來預言變為“黑衣臨天位”,穿黑衣的佛教盛行,連皇帝都出家為僧了。

在四大名著中也有許多讖緯

水滸傳中魯智深,壹位禪師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