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即稟承“換位思考”這壹思維理念,而且更推至極致,在節目中,妳不僅要站在對方立場去設想和理解對方,妳還要去過對方的生活,真正體驗對方世界的大小風雲,品察對方思想最微妙的情緒觸動。“體驗不同人生,達到改善關系、解決矛盾、收獲教益的目的。
這是對變形計的解釋,總覺得很諷刺。記得前幾年我看過幾期就受不了,感覺太假了,總把城市孩子說的很壞很壞,都把我們90後打上了個壞的標簽,然後經過短短壹個多月就變好,跟換了個人壹樣。還有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後續怎麽樣了,是不是最後走出了大山,並不是沒有人關心的,但是這些人還是被遺忘了。
2017年,變形計又登上了湖南衛視,很多營銷號蹭熱度給以往的城市孩子做了各種各樣的榜單,很多人成了網紅,而且就是因為變形計而受到關註,現在的變形計都成了網紅培訓機構,好吧,壹直都是。
忍受黑暗,忍受貧窮,並不是看不起貧窮的意思,只能說壹分錢難倒英雄好漢,窮日子,真的很難過,但還是可以忍受的,就像冬天壹直在室外還能忍受那種冷,但如果中途進了壹段時間的暖空調房間,就完全不想出門,這種溫暖是無法放手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窮日子過慣了然後過壹段時間富有日子,對於那些農村窮怕了的孩子來說就是壹種無法放手的溫暖吧。
上次看到壹篇推文是說參加變形計的壹個農村孩子無法忍受家裏的貧窮,想回到“城市爸爸”家,他就失蹤了,村裏人幫忙到處去找,壹連三天,沒有找到。有人提醒說,這個孩子是不是又去了城裏,那裏他有熟悉的人。父母才恍然大悟。他們不知道城市裏那家的地址,只能湊了路費,找到了當初做節目的電視臺。真的蠻心酸的,編導並不認為自己有錯,他認為農村孩子進了壹次城應該是激勵他們努力脫困。但孩子們的心思並不是這樣啊,特別是農村裏的那些單純的孩子,沒有多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