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這是什麽字?
田字格中的羋字拼音:mǐ 筆順:2121112 部首:卝,部外筆畫:3,總筆畫:7 五筆86:GJGH 五筆98:HGHG 倉頡:TQ 四角號碼:11502 UniCode:CJK 統壹漢字:U+8288[1] 編輯本段漢字釋義 1、同“咩”。象聲詞。 2、姓。羋姓。春秋時楚國祖先的族姓。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國語》[2] 3、鳥,湘西方言苗語miel。 4、湘西苗姓之壹。 編輯本段方言集匯 粵語:me1 me5[1] 編輯本段羋-相關 景氏,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相傳,景差是楚國貴族,人仕後官至大夫,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成為最早的壹批景姓人。 昭氏,羋姓,楚公族也,以族為氏。 《楚辭》雲: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後也。 能氏,楚熊摯之後,避難改為能氏。 鬻氏,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後也。 班氏,羋姓,楚若敖生鬥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 翠氏,羋姓,楚將景翠之後。 苗氏,源出於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後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 建氏,羋姓,楚太子建之後。 屈氏,羋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任楚國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羋姓,周代楚國王族的後代。 尚氏,姜姓,齊太公之後也。 桓氏,姜姓,齊桓公之後,以謚為氏。 查(zha)氏,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後代子孫稱查氏。 荊氏,源出於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壹帶,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期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 莊氏,春秋時楚國君旅,死後謚號為“莊”,他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後,楚國公族以羋為姓,國君以能為氏。[3] 項氏,羋姓,項羽(前232—前202)羋姓,項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 藍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公族大夫藍縣尹“亹”,子孫以封地為氏。 編輯本段羋八子 秦宣太後。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統治秦國三十六年。雖然最後被兒子奪回了權力,但是雖然被奪了權,這位太後威風仍在,照樣在王宮裏豢養男寵,臨了還想把心愛的“二爺”帶去陰間殉葬,兒子連個話都不敢說。 羋姓,乃是楚王國的國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壹人。八子,並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給丈夫秦惠文王後得到的封號。 這個“八子”的封號位次比較低。壹說大家就能明白——秦國後宮分八級:皇後、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後來漢朝也沿用了這套制度,並把八子等同於男性官員中的“中更”壹級,比五大夫還高兩級,等於侯爵——可見做皇帝的小老婆待遇其實很高,足以讓找不著晉升之階的男人後悔投胎有誤。 “羋八子”在秦惠文王在世的時候,地位並不高,也談不上多麽得寵,至於說她生下了壹個兒子,那也很有可能是誤打誤撞的成果。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她確實還是比較得老公喜歡的,所以招得嫡妻王後醋勁大發,想盡辦法要收拾她。秦惠文王壹死,羋八子的獨生兒子贏稷,就被嫡母和繼位的哥哥秦武王送到燕國去當人質去啦。 本來眼看母子倆的人生將要黯淡收場,事情卻來了個大轉彎,繼位的秦武王身性子莽撞,不但自己不具備為王的素質,母親也不善於調教他。喜歡跟人比力氣大。當然秦人尚武,但是這位秦武王未免太過於發揚光大,不但每天親近力士莽夫,把他們壹個個地封成大官,而且還要他們較勁兒。得到大官職位的力士有任鄙、烏獲、孟說等人,最後闖下大禍要了秦武王命的也就是這位孟說。 這年八月,秦武王在孟說的倡儀下,決定兩人比賽舉鼎。壹舉之下,大鼎壓頭,秦武王頃刻之間絕脈斷氣,立即尚饗了。 憤怒無處發泄的秦惠文後為兒子報仇,把酒後闖下滔天大禍的孟說滅族。—為酗酒,孟說付出的代價,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揀回秦武王的性命,他年紀很輕,還沒能和後宮妻妾生出兒女來,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們之壹繼位了。這時,在燕國為質的贏稷被燕趙兩國嚴密保護送回了秦國——其時燕趙兩國只想惹得秦國內亂而已。 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已經在秦國任職,這時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後撐腰的燕趙兩國壹起,擁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為王。 秦惠文王的兒子眾多,惠文王嫡後和秦武王嫡後兩婆媳則***謀,要擁立公子壯為王。 秦國登時內亂起來。 經過長達三年的王位爭奪戰,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壹方最後勝出,贏稷托舅舅的洪福,成為新壹任秦王。 而倒黴的公子壯、惠文王後,以及其它的惠文王王子們,都被魏冉殺得幹幹凈凈,秦武王的嫡後也被趕到了魏國。真是倒黴,本來按照嫡長之分,怎麽說也輪不著羋八子這個小小姬妾坐大呀,可是權力向來青睞膽大敢幹的人,所以她終於翻了身,並且成為了堂堂的秦國宣太後,她的兒子也成為了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