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只螞蟻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什麽如下:
上周壹節語文課,聽同學讀了《蟻囈》,講的是壹只螞蟻的故事,卻十分深刻,道出了壹些精辟的人生哲理,讓我受益匪淺。這只螞蟻在生命的開始感到孤獨,於是想找影子做伴,在地面上飽嘗艱辛後,決定爬上蒲公英遠離地面,結果被送到壹個死亡之地。
歷經劫難之後想要有壹個家,結果又失敗了。於是想知道時間和生命的意義,經過徒勞的努力之後又希望成為壹個英雄……猛然清醒中向竹節蟲學會了隱藏自己,某天與知己相遇終於得以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而朋友終在冬天逼近時離他而去。
小螞蟻在這壹系列的生命活動中,對生命有所感悟。“如果妳不舍棄壹些東西,妳將永遠無法長大。”這句話的確很有道理。蟬只有丟掉從前的殼才能學會飛翔,我們也只有脫離父母的懷抱才能真正成長。所謂“舍得”,有舍才有得,也是壹樣的道理。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與昨天告別,畢竟離開舊的才能迎來新的,放棄小的才會收獲大的,在壹次次的舍棄中我們才能壹步步地向前走。倘若總呆在壹個溫暖熟悉的地方而不願離開,我們就無法看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也就無法欣賞到更靚麗的“風景”。
螞蟻在冬天來臨,越來越多的生命走到盡頭時感悟到:大自然在生死面前最公平。我認為人也是壹樣的。在死亡面前,不論富有或貧窮,偉大或平凡,成功或失敗,高貴或卑微,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再有差別。
正如簡釩所說,“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站在上帝面前時,我們是平等的。”所以,要盡力珍惜我們的每壹天,不要因為小事而錯過任何壹分鐘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