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未來商業與經營的六大“黑洞”

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未來商業與經營的六大“黑洞”

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未來商業與經營的六大“黑洞”

■董興榮[文]

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距今6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於幾百萬年的時間內在地球上“集體亮相”,形成多種門類動物並存的繁榮景象。生物種類突然呈現出的爆發式增長,也被稱之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即物種大爆炸。

類似寒武紀物種大爆發,在商業文明進程中,當今技術集群和基礎設施的演化,以及新技術與新需求的持續碰撞,催生了大量改變人類生活與文明的新物種,重塑著商業與人的關系。

在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生態化的沖擊下,各行各業形成了新的競爭格局和經營業態。科技賦能,未來已來。平臺範式、生態系統、場景經營、交易賦能、乘數效應和指數增長將帶來未來商業與經營的六大“黑洞”效應。

黑洞效應壹:平臺範式

平臺經濟的迅速崛起,這不僅體現在傳統企業紛紛向產業互聯網平臺轉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也開始提供基於平臺模式的金融創新服務。平臺範式被認為是數字經濟下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途徑。技術驅動和消費行為、企業生產和交易方式的改變,使得企業的服務邊界越來越模糊,平臺主體之間的合作***贏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也促進了需求側改革,以及獲客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創新。通過與平臺的互相合作、互聯互通,雙方力圖通過優勢互補、資源***享、相互引流、相互賦能,轉變原有壹對壹、點對點的單點獲客,創新基於生態鏈(豎向)、產業鏈(橫向)的批量獲客和平臺獲客模式,進而快速提升業務規模,促進平臺服務升級,改變和提升產業經營模式。

企業經營通過轉型升級,實現價值創新和叠代進化,並在連接、賦能、互聯互通中涅槃重生,“平臺+生態”範式將成為企業升維的下壹個經濟形態。

黑洞效應二:生態系統

隨著各個專業化平臺的互相打通,生態化將成為平臺的未來發展趨勢。從競爭到合作,專業化平臺參與各方牽手合作,依托科技、聚焦場景、圍繞用戶打造新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興起必然引起眾多企業走向價值***生、網絡協同關系。通過數字化生態系統,很多企業把重心放在更有潛力的全球市場上,從而開創了“無行業界限”的時代。隨著這場數字化革命的加速,麥肯錫預計到2025年,將會有12個圍繞滿足人類和組織基本需求的大規模生態系統出現。這12個生態系統的收入將達到60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收入的30%。

借助生態系統,產品供給模式得到創新,從單壹的產品屬性向多元化、場景化和鏈條化延伸,實現體驗式的服務。以保險生態系統為例,當保險產品作為模塊化引擎嵌入不同生態系統中時,保險公司向客戶提供超越保險業務範疇的全方位金融服務,甚至向非金融服務公司輸出技術能力,為用戶提供壹種無縫銜接的生態解決方案。

黑洞效應三:場景經營

隨著技術群落崛起,未來經濟發展的技術延展性不斷增強,商業、產業、企業活動的邊界不斷拓展。這使得企業經營的邊界泛化,模糊了金融、商業、消費等場景邊界,再加上金融對各行各業滲透的趨勢日益明顯,產業鏈+金融未來競爭的核心是場景。如產業鏈金融平臺圍繞已經建立起來的交易場景,進而打通金融、支付、結算、倉儲、物流的產業鏈閉環。

企業金融的場景就是經營生態,它能確定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所需要把握的核心要素,比如:客戶畫像、交易模式、資金流向、監控數據和業務條件等內容。通過深入多層次的融合和場景設計,配合商業銀行資金成本、賬戶體系、信用中介乃至獲客能力等優勢,***同輸出金融服務。此外,通過天然被留存的交易要素、資金結算、交易信用等各項交易數據,結合量化風險評判能力,將能圍繞場景以更豐富的服務層次匹配不同風險喜好和資金成本,有助於提升整體產業鏈金融服務能力。

數字化、場景化和互聯網化正在重塑商業世界,它帶來的不僅是效率和體驗的提升,更推動著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進化,甚至給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黑洞效應四:交易賦能

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斷降低交易所需成本,為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以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開放式架構技術的推進,互聯網、物聯網、服聯網、資聯網等新平臺的發展,引發了產業鏈的平臺化發展。隨著專業化平臺越來越多,平臺與平臺之間、平臺內部之間的交易呈現高頻化、個性化、碎片化、場景化、數字化的趨勢,並催生新型交易和凸顯數據價值。技術改變的不僅是交易的方式,還有構建交易的方式。

數字經濟是以交易和賬戶為中心的經濟體系,交易效率遠遠超過生產效率,這不同於以生產為中心的工業經濟體系。在數字經濟下的平臺企業運行過程中,“數據+交易+算法”的運營方式日益主流,並最終趨向於壹個“智能化”的形態,交易將賦能未來商業與經營。

黑洞效應五: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是“平臺+生態”經營模式下的價值形成機制。當今移動互聯網正進入5G時代,隨著平臺上參與者與使用者的數量不斷增多,交易節點越來越多,生態系統內各要素、各環節和各流程的運營成本降低,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平臺+生態”的經營模式能產生的價值等於其用戶數量的平方,即隨著參與者和使用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平臺+生態”經營模式給每個參與者帶來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這也是數字經濟時代下,各個參與者進行優勢資源***享和稀缺資源互補配置的目標,即實現乘數效應。

黑洞效應六:指數增長

萬物互聯不斷放大和擴散“平臺+生態”產生的價值和利益,從而進壹步實現更多業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斷強化跨界融合。各個“平臺+生態”之間的深度互聯互通,通過擴張與整合的優勢,連接各方勢能加速提升,技術和數據的驅動實現優勢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享和互補,以此呈現“網絡倍增效應”,推動乘數效應在更大程度上釋放,最終實現經營上經濟效益的指數級增長。

數字化趨勢已成為顛覆性力量,各個企業紛紛重新審視數字化戰略、平臺化戰略和生態化戰略。數字技術的不斷應用和平臺經濟、***享經濟、生態經濟的崛起,為商業模式重塑、經營管理變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鐵山青士編註: 該文帖系該文帖系名都華品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文帖,本文首發於《財富風尚(財資中國)》雜誌2018年3月刊,原標題為《科技賦能,未來已來——未來商業與經營的六大黑洞效應》,以上文本文字經在下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