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截至2014年底,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內設有9個所級專業研究室(中心),另外還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臺、3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所級專業研究室(中心):區域地質與編圖研究室、構造地質研究室、地層與古生物研究室、變質巖及前寒武紀地質研究室、火成巖研究室、同位素地質研究實驗室、巖石圈研究中心、能源資源中心、三維地質調查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同位素地質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地層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深部探測與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截至2014年底,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有職工461人,其中在職職工249人、離休人員14人、退休人員198人。在職職工中,管理人員30人,專業技術人員215人,工勤人員4人。專業技術人員中,研究員及教授級高工70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52人,中級職稱及以下8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4人,專職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該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數據包括2015年12月新增的壹名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銳 ) 、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入選者7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其韓、肖序常、李廷棟、許誌琴、任紀舜、楊文采、高銳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令森(2014年)、劉福來(2007年)、侯增謙(2004年)、朱祥坤(2003年)、季強(1998年) 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入選者  入選者項目名稱資助年份侯增謙中國西南地區構造-巖漿作用研究1996年劉福來蘇魯地體超高壓和非超高壓花崗質片麻巖的判別標誌及其年代學格架2002年張建新北阿爾金HP/LT變質帶的演化歷史及北祁連山HP/LT變質帶的對比2004年任留東南極拉斯曼丘陵高級區深熔作用的性質和發生過程2004年楊天南蘇魯大陸深俯沖的上盤基底變形效應2005年曾令森韌性剪切變形與剪切帶地球化學動力學的研究2005年周喜文膠北低壓泥質麻粒巖鋯石、獨居石微區巖相學與年代學研究2007年 科研設備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通過建設實驗室,擁有同位素地質、地球化學及年代學研究方面擁有多接收器等離子體質譜計Nu Plasma HR,固體質譜計MAT261、MAT262,稀有氣體質譜計MM1200等儀器設備,和超凈化學實驗室、激光進樣等配套設施。建有齊全的放射性同位素體系(Ar/Ar,K-Ar,Rb-Sr,Sm-Nd)和過渡性金屬同位素體系(Fe,Ti, Cu, Zn)及其分析技術方法。為地學研究與地質調查工作提供技術支撐,還搭建了中國國內外地質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臺。 學術資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建有壹個所級圖書室,創建於1956年。圖書室主要服務對象為:以基礎地質研究為核心的科研人員;藏書專業內容主要以地層古生物、大地構造、區域地質、巖石礦物、經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等為主,也有部分計算機及語言方面的書籍。

據2016年1月該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圖書室***藏書3萬余冊,其中中外文專業書8300余冊,工具書700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5200冊,中外文交換刊近2000冊,中外文散刊若幹冊,中外文期刊***200余種,報紙11種。2003年來訂外文原版刊物12種,中文刊物29種,交換和贈送刊物60種。 2011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全年***承擔國家科技項目29項,其中973項目1項、863項目1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基礎性工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項、面上和青年項目58項(其中新開26項),經費22325萬元;承擔地質調查計劃項目11項、工作項目67項,經費11792萬元;以第壹作者公開發表論文222篇,其中SCI、EI檢索刊物論文121篇,核心期刊論文99篇;公開出版專著1部。1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該研究所全年以第壹作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73篇,其中SCI、EI檢索刊物論文109篇,核心期刊論文61篇;公開出版專著2部;獲發明專利1項。

2013年,地質所以第壹作者公開發表論文230篇,其中SCI、EI檢索刊物論文145篇(其中國際SCI檢索論文70篇,國內SCI檢索論文68篇),核心期刊論文83篇,其他論文2篇;公開出版專著1部;獲專利5項。技獎1項。

2014年,該研究所全年以第壹作者公開發表論文273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194篇(其中國際SCI論文121篇),核心期刊論文79篇,國內引用率列全國科研機構第14位;出版大型圖冊/圖件1套,專著5部;得專利7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壹等獎1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壹等獎1項(排名第2),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2014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2項。 部分國家級獲獎成果  成果名稱獲獎年代  獎稱獎次主要完成者中國地質類及亞洲地質圖(1/500萬)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王曉青、黃汲清、郭文魁等中國大地構造基本特征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黃汲清、肖序常、任繼舜等中國震旦亞界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邢裕盛等LJL-82型東方羅盤儀1987年  國家科學發明獎四等獎韓同林中國古地理圖集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王鴻禎、楚旭春、

馬麗芳等 亞洲大地構造圖(1/800萬)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李春昱、王荃、

湯耀慶等 中國及鄰區特提斯演化

(專著) 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壹等獎黃汲清,陳炳蔚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張洪濤、潘桂堂、侯增謙等

(非該研究所第壹單位)

參考資料:

《巖石礦物學雜誌》 《巖石礦物學雜誌》是由中國地質學會巖石學專業委員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82年。

《巖石礦物學雜誌》主要報道內容為:巖石學、礦物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與巖石學、礦物學有關的邊緣交叉學科的創造性和綜合性研究成果,巖石和礦物鑒定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儀器以及與巖石學和礦物學有關的最新地質科技信息、研究動態、研究簡報、問題討論、書刊簡介、會議簡訊等。

《巖石礦物學雜誌》被《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自然科學技術版)、《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等、俄羅斯文摘雜誌以及美國《BibliographyandIndexofGeology》(BIG)、《Chemical Abstracts》(CA)、《GEOREF》、《劍橋科學文摘》等收錄,並壹直是《中國地質文獻數據庫》、《中國地質文摘》以及《中國地質文摘》(英文版)的核心期刊,還分別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數據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及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收錄為統計源期刊,已連續六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年版)選定為地學類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