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指出,現代服務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以現代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管理方式和組織形態為基礎的服務業,既包括現代科學技術催生的新興服務業,也包括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轉型升級下具有新的核心競爭力的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發展雲南特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雲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規劃》明確,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得到有效鞏固,吸納就業能力繼續增強,質量效益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數字化技術在服務業的融合應用將全面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質量、多樣化升級將顯著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將更加突出。現代服務業市場化、社會化、數字化、高端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推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展望2035年,支撐雲南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將全面建立,建設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高質量生活服務供給保障水平將顯著提升,高質量制造服務引領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作用將大幅提升,參與國內國際合作競爭的優勢將顯著增強。
規劃明確布局定位,圍繞“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發展、滇西融合”空間布局,結合各州市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優化服務業功能分區和空間布局,加快建設多層次服務經濟中心,構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體系健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建設昆明區域性國際現代服務經濟中心、滇中城市群西部現代服務基地,增強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提升縣城和邊境口岸服務功能,加快工業園區服務業發展。
《規劃》提出了重點領域。壹是繼續壯大萬億美元支柱服務業。旅遊文化:堅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和全域旅遊理念,以文旅深度融合為核心,以深度推進“旅遊革命”為路徑,以旅遊基礎高端化、旅遊服務智能化、旅遊產品特色化、旅遊營銷國際化為目標,實施旅遊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推動旅遊文化產業走向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提升“壹流資源”。現代物流:以高度社會化、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為目標,服務產業鏈,暢通供應鏈,打通微循環,發展新業態,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臺”的現代物流運營體系,努力把雲南省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印度洋地區開放的國際物流樞紐。健康服務:圍繞“醫、養、體、學、智”關鍵環節,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新業態,推動醫療健康養生、旅遊、互聯網、金融、高原體育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國際休閑旅遊示範區,加快推動雲南成為世界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二是著力打造千億級優勢服務業。金融服務:堅持高效安全、綠色普惠、開放創新、服務實體,健全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服務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大力推進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貨幣交易中心和雲南股權交易中心建設,推動雲南金融從體量聚集向核心功能轉變、從傳統金融集聚向新型金融生態體系轉變、從帶動周邊向輻射南亞東南亞轉變。三是加快培育成長性新興服務業。數字化服務:全面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新壹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引導數字化服務滲透到市場、設計、生產和生活中,培育發展數字化服務新業態。科技服務:以研發、技術轉移、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技普及和綜合科技服務為重點,進壹步推動科技服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服務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發展,加快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電子商務:依托省內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和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加快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為產業發展註入新活力,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和產業鏈。家庭服務:順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增強生育政策普惠性,推進養老、托幼、家政等家庭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品質化發展,有效增加服務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生活多樣化服務需求。商務服務:加快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商務服務,提升商務服務專業化、高端化、國際化水平。推動咨詢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會展服務發展,提升“南博會”國際影響力,促進會展業全產業鏈發展,支持提升地方智庫服務能力,鼓勵發展以綜合、專業協調為支撐的各類高端智庫。服務貿易:完善服務貿易管理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宏觀指導和協調,促進產業政策、貿易政策、投資政策良性互動,形成政策合力。環保服務:加快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估、排汙權交易、綠色認證、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等新興環保服務。加強節能環保服務,支持制造業綠色發展。積極探索節能量交易等市場化節能機制。
規劃的重點任務是:壹是全面擴大服務消費。促進傳統服務消費,培育新型服務消費,激活農村服務消費,完善消費者保護機制。二是推動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制造業服務智能化、綠色化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鼓勵服務業內部融合發展。三是加強數字技術賦能。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技術創新,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四是著力提升服務質量。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提高服務標準化水平,完善市場化品牌培育機制。第五,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化市場化改革,推進服務業雙向開放,深度融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建設(RCEP)。六是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培養引進計劃,加快專業化企業發展,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壯大新型產業組織。第七,持續激發人才活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創新人才激勵政策。
規劃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統計監測,做好督導評估,確保規劃實施。
(孫淑紅、茹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