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
1、匈奴
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可能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從而導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2、羯
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作為俘虜幾乎屠殺殆盡,僅剩下壹萬余人投降了東晉。
3、鮮卑
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但是鮮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當年鮮卑族的漢化政策總體而言並不是特別成功,壹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經歷後來的歷史進程,到隋朝時期,鮮卑族作為壹個民族最終消失。
4、羌、氐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幹布統壹建立了吐蕃王國,消失在歷史中;另外南遷的壹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壹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余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擴展資料:
五胡亂華過程: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
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史稱前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310年,晉懷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太子劉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縣寧平城,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余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湣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湣帝。
317年晉湣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壹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百度百科-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