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芷江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芷江縣旅遊景點介紹

芷江旅遊景點介紹大全 芷江縣旅遊景點介紹

芷江旅遊景點介紹 芷江旅遊必去景點

1、芷江受降紀念坊

芷江受降舊址和紀念館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抗日戰爭的終點站。舊址主要包括抗日勝利受降紀念坊、中國戰區受降舊址、兵器陳列館等紀念性構築物和輔助建築。作為屈辱歷史的終結,還是很值得參觀的。

2、芷江龍津風雨橋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修復的風雨橋為世界最大的侗鄉風雨橋,該橋還獲上海世界吉尼斯記錄。這座芷江龍津風雨橋,始建於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歷經滄桑四百余年。現今整座橋既保留了侗鄉建築文化遺產,又體現了當代園林建築藝術。

3、三道坑景區

三道坑是壹個非常值得去看的地方,那裏的山、水都是原生態的,是隕石砸出來的坑形成的神奇地方,同時沒有商業氣息!

觀賞季節:夏季是避暑納涼的好地方,約上三五好友來壹次野營別具風味,金頂日出、西晃晴雲美不勝收;冬季是賞雪的好去處,十步壹景讓人流連忘返,如果能找到當地的好向導會帶妳去領略塞外風光。

4、陳納德與飛虎隊紀念館

芷江縣飛虎隊紀念館是目前國內唯壹壹家全面反映陳納德及所率領的飛虎隊援華抗戰的專題性紀念館,2005年5月建成。抗戰期間,有兩千多名美國空軍飛行員犧牲在中國戰場上。

芷江旅遊景點怎麽介紹?

1、明山

“明山疊翠”是芷江八景之首。明山森林公園,在芷江的北方,距縣城10公裏,岡巒重復,山明水秀。明山是楚地收錄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唯數不多的幾座名山之壹。曾以“縟濃翠色層疊,峰峰相對,嶺嶺相銜,遙望者但覺如屏風九疊,錦障千層”的“明山疊翠”而聞名於世。明山逶迤方圓幾十公裏,主峰海拔1008.2米。

2、天後宮

地處_水西岸、與縣城隔河相望的天後宮是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占地3700多平方米,宮中有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完整。

3、中國侗文化城

中國侗文化城位於芷江象獅坡省級森林公園內,距懷化市中心6公裏,西到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20余公裏,整個景區占地3500畝,陽光、松林、溪流、草灘構成了這裏獨特而優美的自然景觀。

4、龍津風雨橋

自明代萬歷十九年(1591年,由名僧寬雲帶頭捐建後,幾經圯毀,多次修復,壹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賈遊客往來雲集最繁華的地方,史稱“三楚西南第壹橋”。1999年初,龍津橋再次動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重新修復的龍津風雨橋全長146.7米,寬12.2米,為當今世界第壹大風雨橋。

5、剿匪烈士紀念塔

剿匪烈士紀念塔位於縣城體育場之北端,為紀念在湘西剿匪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塔高18米,用岑鞏白石壘砌。塔身銅板上刻有470位剿匪烈士英名。石碑碑文為先烈的英雄業績。塔彥青松環繞,四季白花吐艷。

芷江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枝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舊址,中國人民接受侵華日軍投降的紀念地。位於芷江縣城東3.5公裏處的七裏橋村,現占地63畝,主要由投降紀念館、中國戰區將軍受降舊址(含受降會場舊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舊址、何辦事處、蕭壹蘇陳列館)、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館、受降碑林、七裏橋舊址等紀念性建築組成。

萬佛山景區萬佛山是萬佛山景區的核心景區。南接將軍山,北接魏紫,面積28.04平方公裏,是走廊中最大的景點。主要景點有天生鵲橋、金龜覓食、神州海螺、仙人居、王宓巖、三十六灣森林迷宮等自然奇觀。佛山是這個地區的主峰,海拔635米。登上山頂,俯瞰山下,近千座山峰在薄霧中拔地而起,仿佛置身蓬萊仙境。

芷江旅遊景點介紹

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湖南省西部,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那麽芷江有哪些旅遊景點呢。

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受降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320國道西側。受降紀念館主要建築有受降紀念坊、受降會場。受降坊通高8.5米、寬10.46米、厚1.15米,青磚水泥衣,上端形如“山”字,四柱三拱,嵌沅州紫袍玉帶石。鐫蔣中正、李宗仁、何應欽等國民黨軍政要人的題詞;受降會場又做展廳,為40年代典型兵營式建築,純木結構,擡梁木架,魚鱗板壁,四面斜坡頂,蓋小青瓦,面積338平方米。

象獅坡森林公園

象獅坡森林公園是國家2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公坪鎮象獅坡。距芷江機場、和平文化城26公裏,北靠320國道、湘黔鐵路,南監舞水河,距懷化市區僅6公裏。是混交林自然風景區。象獅坡森林公園山清水秀,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有日月湖旅遊度假區、水上樂園、民族文化廣場、風雨長廊、民間收藏館、蓬萊山莊、侗鄉山寨、甫寬侗寨、民族園、魚苑、鳥語林、鬥牛場、森林賓館、遊樂場、高爾夫球練習場、農家樂等近20個景點。

沅水校經堂

清光緒十四年(1888),知府朱其懿建於湖南沅州(今屬芷江),坐落在府衙西側(今芷江賓館範圍),是清朝末年湖南最著名的書院之壹,與長沙的湘水校經堂齊名,史稱湘沅兩校經堂。它辦學的宗旨、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與湘水校經堂基本壹致。它對於發展湖南西部的地方教育,改變邊遠地區文化落後、十氣衰微的歷史現狀,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堂整體設計新穎,布局奇巧,風格獨具,集學校、花園於壹體,是當時沅州古城壹景。該堂建築規模宏大,學習生活練武設施齊全。

芷江抗戰“受降堂”

芷江抗戰“受降堂”位於懷化市芷江縣城東七裏橋的受降紀念館內,受降紀念坊右側100米處。芷江抗戰“受降堂”原系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第14中隊的營房,建於1938年,是橫條狀黑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建築占地面積1071.63平方米,由受降堂、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將軍辦公室舊址三棟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室內桌、椅、沙發均屬國家壹、二級文物。

芷江受降紀念坊

位於芷江縣城3.5公裏的七裏橋村,紀念坊正南北向,西柱三拱門,青磚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坊面刻有-軍政要人蔣中正、李宗仁、於右任、孫科、何應欽、白崇禧等人的題詞、對聯。紀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紀念坊記”206字銘文。芷江紀念坊附近建有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展覽館,展覽內部分“八年抗戰”、“中國受降”、“歷史不能忘記”三部分,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實物反映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鬥爭歷程。

芷江天後宮

芷江天後宮,原為福建客民會館,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天後宮從始建至今已有250多年,占地37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970平方米,為內陸最大的媽祖廟。芷江天後宮坐西朝東,南北建有耳室,中間三進: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基本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