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時期,參加新疆伊犁起義。1924年任全國第二軍分區長官,後任甘肅省主席。1932年起任甘肅Xi綏靖公署主任兼新壹軍軍長。在此期間,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第21集團軍軍長兼晉陜綏遠邊區總司令。他多次在延安會見***產黨領導人,贊同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政策,***同阻擊日軍過黃河。1948年8月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年底,他代表傅與解放軍代表談判,達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他加入了中華人民***和國革命委員會。歷任國防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肅省省長。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第壹、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第三、四屆副主席,政協常委。
年輕時參軍
1994年11月10日出生於甘肅省周琴直隸地區。他的父親鄧尚賢,原本是個窮書生,後來改行學商,家境殷實。他童年時在私塾讀了幾年書,十三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在我大姑的支持下生活。由於家庭經濟拮據,我不得不輟學去蘭州謀生。我在父親的朋友馬遵義經營的“軍傳城”水煙廠當學徒。1909年夏,新疆伊犁新軍在蘭州招募新兵,鄧寶珊報名應征。那時候他還不滿十六歲,還不到招人的年齡,但是身材魁梧,臉上已經露出了年齡的痕跡。征兵人員看到他成年了,就讓他參軍了。
伊犁起義
經過壹個多月的艱苦行軍生活,鄧寶珊來到伊犁,被編入楊纘緒部的新軍標準體系,並很快被任命為戰士秘書。此後,他壹直在業余時間當老師學習。後來,在漫長而忙碌的軍旅生活中,他從未放棄讀書,從棋藝、書法、繪畫,無所不學。1910年,鄧寶珊經新軍團結部書記金介紹,認識了伊犁盟主馮特民,並於同年7月入團。革命軍和清軍配合王的部隊在伊犁以東的涇河、沙泉子壹帶展開激戰。鄧寶珊屬於攻擊部隊右翼,指揮官在戰鬥中不幸陣亡。鄧立即挺身而出,擔任代理司令員。卻說引兵殺出,鄧曰:“可從左包抄。”。楊批準後,即使率部迂回至敵後方實施突襲,鄧寶珊等人也從側背沖到敵指揮車前,造成敵陣地混亂,震動後方,壹舉粉碎敵人。此役結束,鄧寶珊因其勇敢和貢獻受到獎勵,被提升為參謀。後來,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原清政府駐滴道大使楊增新控制了新疆的軍政大權。楊陰險毒辣,千方百計分化鎮壓伊犁革命勢力,革命家馮鐵民、李慘遭殺害。鄧寶珊也在通緝名單上。他覺得很難在伊犁立足,於是他去了寧遠,試圖從那裏拿到護照
1916年5月,鄧寶珊任陜南陳部胡景翼團連長。陳是壹個雄心勃勃的投機者。以“陸路反袁”奪取陜西軍政大權後,以電取消陜西獨立,不久投靠北洋軍閥新首領段。陜西進步勢力發起了“翻案”運動。1917年,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陜西人民黨響應。次年1月,鄧寶珊、董振武協助張在陜西三原起義,壹舉殲滅陳曾紀賢旅壹個團。這次起義促成了陜西眾多反陳勢力的聯合,也為荊在陜西的統壹執法鬥爭創造了條件。1月27日,曹世英、胡景翼先後組織荊郭俊在陜西從耀縣、富平到三原。他們被任命為左右兩翼的總司令,並為陳發出了檄文。五月,於右任奉孫中山之命潛回陜西,抵達三原。八月,荊總司令部成立,於右任為總司令。各部統壹整編為六路,鄧寶珊隸屬於胡景翼的第四路,任景郭俊第四路營長、團長、副總司令。
1921年11月,胡景翼接受北洋政府改編,暫編陜軍第壹師,鄧寶珊任嶽旅第二團團長。鄧寶珊不同意胡接受改編,並於次年初夏,派人到孫中山處反映荊在陜西的情況。孫中山致信鄧寶珊,批評胡的所作所為“被漢奸蒙蔽”,要他“求教、努力、思考”,勉勵他“堅持初心、持之以恒”,為在中國建立真正的民主***和制度而奮鬥。
國家軍隊
1922年4月底,芝罘戰爭爆發。胡景翼奉命率部出潼關,配合馮玉祥部,於五月在鄭州附近與河南軍閥趙體軍作戰。他以前敵總指揮鄧寶珊的名義,指揮胡部的、龔福奎兩個團突圍。此後,鄧壹直駐守在安陽和邢臺壹帶的胡景翼。1924年9月,第二次直接戰爭爆發,馮玉祥、胡景翼、孫嶽三人合謀議曹錕、吳,鄧寶珊為胡聯絡馮、孫。10月19日,他到灤平與馮商議,決定了秘密班老師回京的日期,並把他的部隊命名為國軍。馮玉祥後來在他的《我的生活》壹書中這樣描述:“我從古北口進入灤平,就是偷偷寫信給胡禮增派代表去商量班主任的日期。等了幾天,鄧寶珊壹送來,我就召集各地代表在帳篷裏開會。結果規定隊伍永遠叫國軍,因為我們革命就是擁護孫中山,歡迎他北上。孫中山領導的黨叫國民黨,所以我們的隊伍叫國軍。”10月22日,雙方交戰之際,直軍第三路軍總司令馮玉祥從熱河前線回京,當晚被囚禁在中南海延慶樓賄賂總統曹錕。次日,馮、胡、孫三人聯名求和。他們的反叛導致了直接的失敗。戰後,鄧寶珊促成馮、胡、孫組建國軍,升任第二國軍第二師旅長、第二國軍第七師師長。他參加了聯合歡迎孫中山北上,主持國事。
1924年底,李大釗領導的北方***產黨組織開始在國軍中活動。此後,鄧寶珊壹直受到***產黨政治理念的影響。次年春,隨胡景翼到河南,任右翼總司令,率李虎臣、姜世傑打敗韓玉昆。之後被派駐單縣。他成立了壹個軍官訓練所,任命***產黨員胡崇查為所長,並聘請了三名蘇聯顧問。李大釗派鄧的老鄉、***產黨員葛繼雲到鄧部工作,由鄧任命為秘書長。八月,鄧率部北擊,占領保定,經滄州,直抵津門附近。12月初,鄧隨國軍第壹、二、三軍團參加了林靜戰役。當時,在李大釗的鼓動下,鄧寶珊在馬廠附近帶頭發表通電,鼓吹“召開真正代表人民的國民大會;國民大會組織國民政府,對內求國家統壹,對外求國際平等”,宣稱“與人民為友者,為我軍之友;人民的敵人就是我們軍隊的敵人”。在攻占馬廠的戰鬥中,鄧任總指揮,率領二軍七師和史可軒的二師壹旅,高桂滋的壹個團,連同壹方面軍攻占了該地區。然後帶著孫連仲的第壹軍,從南路進攻楊柳青。
國民軍中的李被迫棄津從海路逃往山東。鄧寶珊在戰鬥中負傷,戰後被任命為直隸副軍務官。
1926年1月,馮至軍閥聯合進攻國軍。與鄧寶珊的國軍第二軍在河南與吳軍作戰,在駐馬店被擊敗後,就率領部隊向西撤退到洛陽。3月6日,二方面軍主力在洛陽被豫西紅槍會圍攻潰散。他回到陜西,收集整頓三原二軍殘余人和豫西撤退回來的官兵。9月,馮玉祥從蘇聯歸來,在內蒙古五原宣誓,宣布響應南方國民革命軍北伐。他聯系國軍其他將領支持馮,並表示與國民黨團結壹致。國家軍隊宣告成立。
1927年1月,國軍聯軍陜西總司令部在西安安成立。這是壹個國***合作性質的臨時軍政府,於右任為總司令,鄧寶珊為副總司令。有許多著名的***產黨員在各部、廳、局擔任領導職務。無論是民政、教育還是軍事,他和於右任都是依靠***產黨人來工作的。總部在陜西建立了中山軍校和中山學院兩所幹部學校,都是***產黨人領導的。鄧小平時任中山軍事學校政治部主任,陜西黨組織創始人之壹李子洲任中山大學副校長。鄧寶珊壹直積極配合和支持當時在陜西工作的***產黨人,並與時任國軍聯軍總政治部主任的劉伯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年3月,經他和妻子張玉_介紹,劉伯堅與Xi的進步學生王淑貞結婚。劉被迫離開國民聯軍後,其家屬壹直由鄧罩著供養,直到中***派人來接他。
西郡
蔣介石發動“四壹二政變”後,馮玉祥部由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鄧寶珊任第二軍第五軍軍長。奉命在潼關起兵師,配合武漢繼續北伐。5月下旬到達河南,按原計劃加入武漢北伐軍。在馮玉徐州會見蔣介石後
大革命失敗後,鄧寶珊與許多***產黨人保持著友誼,盡力掩護和幫助受迫害的***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進步青年,無論他們是否相識。同年五、六月間,劉伯承在四川的“順路起義”受挫後,來到Xi安,留下壹行人僅有的兩塊路費。當時鄧與劉伯承並不相識,但立即致電秘書長葛繼雲設法轉來600銀元,並出具通行證明,幫助劉伯承等人擺脫困境,順利通過武漢,轉往南昌,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八壹南昌起義”。全國解放後,劉伯承見到鄧寶珊時,也提到這件事,表示感謝。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邀請鄧寶珊回河南,派他去許昌幫助範仲秀的第八軍反蔣。樊宇在戰鬥中被飛機炸死,鄧接任總指揮。十月,馮、閻為蔣未果,八黨總軍師焦文典為蔣嘩變,將鄧寶珊從許昌劫往南,準備送蔣。鄧在途中設法逃跑,並藏在河南的原國軍中。11月,鄧去上海法租界“隱居”。
在上海,鄧寶珊通過***產黨員葛繼雲和楊曉小學與中***中央軍委的同誌保持聯系。1931年,中***中央軍委派劉忠華到鄧寶珊處了解吉鴻昌,經鄧介紹,與吉鴻昌取得了聯系。此時,鄧寶珊還與從事反蔣的國民黨左派鄧焰_有所接觸。同年,劉伯堅從國外回來,先到上海,與鄧寶珊秘密會見於右任。回憶起犧牲前的事情,他說,當時“鄧很同情我,說我做得太早了”。鄧寶珊的活動引起了當時蔣介石特務的註意。他們勾結租界巡捕房抓捕鄧寶珊,並企圖將其引渡到南京處置。之後,由於朋友和家人的奔走,女律師鄭毓秀被要求保釋,從而得以逃脫。
治理甘肅
“九壹八事變”後,在於右任的斡旋下,蔣介石同意鄧寶珊重返政壇。1932年1月,淞滬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準備西遷洛陽。鄧寶珊、楊虎城等。被任命為洛陽的“首都成員”。當時,甘肅地方軍隊與孫部的陜西軍隊在陽湖城發生了尖銳的矛盾。來自甘肅的陜軍將領鄧,練功嫻熟,為人穩重,楊虎城極力推薦他出面調停,穩定局勢。2月,國民黨中央任命邵力子為甘肅省政府主席,鄧寶珊為Xi駐甘肅綏靖公署主任,主管軍事。3月,邵和鄧壹起去了蘭州。此時甘肅地方武裝眾多,各據壹方,就地收編;此外,這幾年戰亂多災多難,民生雕敝。鄧寶珊決心不擴充壹兵壹卒,壹心為民,任命許為參謀長,為秘書長。他極力整頓省內武裝,協調與青海馬林的關系,爭取和平環境,造福人民利益,並配合邵力子整頓省政府。從此,邵和鄧建立了友好關系。次年4月,調任陜西省政府主席,鄧臨時代理主持甘肅軍政,繼續穩定各派勢力,安撫流亡人員。當時,邵力子和於右任極力推薦鄧為甘肅省主席,但蔣介石對鄧仍深表懷疑,予以拒絕。1935年,鄧寶珊被任命為第壹軍軍長
“Xi事件”發生後,鄧寶珊同意了張、楊易舉的意見。應處境艱難的楊虎城之邀,前往Xi安與Xi安商議善後事宜。在Xi安,他根據中***中央壹貫的抗日政策精神,努力團結各派。他認為蔣介石已下定決心要除掉楊,但楊不可能武力抵抗,影響大局。他和楊商量後,決定親自出面見姜,為楊調解,姜給楊打了“出國考察”的名號。他在南京會見蔣介石時,冷靜地對蔣介石說:“這次Xi事件真是壹個非常事件。楊虎城確實對不起主席,但主席總是以聖人之心為之,應該超常對待。這會讓中外人士更加佩服!”接著,他主動提出整編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問題,並陳述了楊的要求。第二天,江請鄧吃了壹頓便飯,席間他答應讓楊虎城出國。6月,他在上海把楊虎城、楊明軒、宋綺雲等人送上輪船,然後安全返回Xi和蘭州。
邊境地區指揮官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將甘肅的新軍第165師和榆林的第86師合並為第21軍團,任命鄧寶珊為軍團長,駐守榆林,在平綏線西翼抗擊日軍入侵。同時也有從北面包圍陜甘寧邊區的意圖。鄧欣然赴任,目的是為了抗日。他先帶著參謀長烏拉和翻譯經Xi安飛往玉林。其部隊以新11旅、165師、新10旅的行軍順序向陜北進軍。然而在途中,蔣介石卻突然下令仍在甘肅的165師和新10旅停止前進,分別交給胡宗南和朱紹良。調任榆林晉陜綏遠邊區總司令。當時他的指揮範圍包括吳堡縣宋家川八路軍後方留守處的軍渡,神木縣何家川的河防部隊。他剛到榆林時,就派人與陳司令員商量防禦問題。於是,留守處主任小等到玉林,雙方達成了和平***處的默契。1938年開春後,他壹直在向玉河堡派兵,主官的任務是“維持陜甘寧邊區至榆林道路的交通安全,保護車輛和人員的暢通!”1941年2月,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安總辦事處主任熊斌命令鄧出兵援助陜西保安十三團,向其閆家寨子部隊“送飯”,意在制造摩擦。看到這種情況,他發電報說:“嚴家寨是壹個很小的地方,在陜甘寧邊區壹百五十多英裏深處。出兵送糧對我來說不重要,壹定要和友軍鬧矛盾,影響國***團結。還不如撤軍。”拒絕執行命令。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鄧與陜甘寧邊區保持著睦鄰友好關系。
鄧寶珊還多次訪問延安,會見了毛澤東、朱德、賀龍等同誌。1943年5月,***產國際解散,蔣介石趁機掀起第三次反***高潮。鄧寶珊邀南漢宸到玉林***商對策。6月,當蔣介石命令鄧繞道寧夏去重慶時;他打算路過延安,停留二十多天。他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人的熱情接待,並與他們交談了壹夜。在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後,毛澤東指出:當前的國際形勢正處在大變動的前夜,法西斯主義即將崩潰,日本帝國主義將被逼到絕路。毛主席在談到胡宗南帶兵包圍陜甘寧邊區時指出,胡不過是挑了兩筐雞蛋去賣。我們向他們扔了兩塊石頭,他們都碎了。這對堅定鄧團結抗日的信念起了重要作用。7月,鄧路過安時,遇到了和林彪。當去拜訪他時,鄧下令拒絕所有客人,並認真聽取了的談話。這次談話使鄧小平團結抗戰、爭取民主和建設國家的思想更加清晰。到了重慶,看到國民黨內反***聲浪洶湧,憂心忡忡。最後壹次見蔣介石時,他鬥膽勸蔣介石:“我願擁戴我的領袖為盛世,而非拿破侖。”這激怒了蔣介石,使他放棄了調任鄧寶珊為甘肅省主席的計劃。同年秋,當他返回榆林途經延安時,毛澤東等人對他在訪問期間為爭取和平與民主所做的努力大加贊賞。鄧還參觀了邊區軍民生產成就展,並作為嘉賓出席了勞動模範大會。他在會上發言時說:“我是大家的朋友。”許在鄧寶珊和的住處贈詩壹首。詩中寫道:“三十年來,大地塵變,新君五十刃猶新。革命的壹半總是這樣。第壹次友誼有多少人?”
榆林衛隊
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2月,鄧寶珊作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出席了在重慶召開的二中全會。會後,他以“養病”為借口回到三元家中,說不想再去玉林,以免卷入內戰漩渦。胡宗南再三催促,才回到榆林。不久,他的曹在三邊起義中加入該旅,陜北保安副總司令胡景鐸在衡山崛起。鑒於榆林的戰略地位。胡宗南將整編二十八旅鮑旭部兩個團,於壹九四七年四月空運至榆林;同時,在榆林的軍隊中安插了許多間諜來監視和控制鄧。同年夏,愛國民主人士劉帶著朱德和許的親筆信,來到榆林面見鄧,要求他主動起義。他在回信中說:“只要有機會,就要為人民革命事業盡最大努力。”
1947年8月,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從戰略需要出發,進攻榆林。當時鄧寶珊對起義還在猶豫,所以還是沖了上去。8月12日,胡宗南整編第三十六師師長率隊支援於,解放軍撤出於。後來,彭又給打了電話,但還是沒打通。所以鄧很有意見,認為自己保住了自己的地,不惹事。他為什麽要打他?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他還為此事專門向毛澤東請示。
北平的鑰匙
1948年4月,國民政府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鄧寶珊不是代表,但他是專程去南京了解國民黨對時局的看法。鄧目睹了“大選”中的種種醜劇,心灰意冷。於右任問鄧對競選副院長有何看法,他說:“在目前情況下,余先生上策是去香港賣漢字,中策是繼續當督導院長,下策是競選。”在船尾
12月,傅開始接受人民解放軍的和平談判倡議。在馬占山的建議下,傅儀-鄧寶珊與***產黨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威望。如果他被任命為談判代表,將有利於談判。所以派了追雲的飛機帶他去北京。鄧寶珊和傅經過反復討論,明確了他們所面臨的形勢,分析了傅等國民黨軍隊在北平的情況,設想了和平起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和應對辦法。與此同時,鄧寶珊與中國北平的地下黨組織崔月犁有秘密聯系。他們壹見面,他就說:“我知道***產黨的政策。我有壹個在延安讀書的孩子,我見過毛主席。我經常聽陜北的廣播。”接著,兩人談到了國際和國內形勢。他說,蔣介石的敗局已定,他要全力說服傅走和平起義的道路。崔問他如何處置他在榆林的部隊。他相信,經過北平和平解放和自己起義,榆林問題壹定會得到解決。
1949年1月13日,鄧寶珊在周北峰的陪同下,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平金前線部隊談判。下午到達通縣馬各莊,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陶鑄、參謀長蘇靜負責接待。第二天下午,林彪、羅榮桓、聶等人來到馬各莊迎接他。他以為天津可以守三個月作為條件,作為全軍加入解放軍聯軍的條件,結果天津在30小時內就淪陷了。經過三天談判,達成協議,北平三十萬軍隊出城改編,和平解放北平。在與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等人接觸後,毛主席說,鄧先生達成的協議是可行的,我們完全信任鄧先生。十七日,他回到北平向傅要我的命。就在和平協議付諸實施前,蔣介石派其前軍事部長徐永昌到北平,企圖以其與傅、鄧的私人關系,煽動傅部與解放軍壹戰。但傅、鄧堅決不為所動,鄧出面勸徐離開北平,排除了和平起義的幹擾。二十壹日,傅在中南海召集高級軍官開會,說明了起義決定,並當場宣讀了和平解放的實施辦法。鄧寶珊故意沒有參加會議。由於事先的精心安排,會議進行得很順利。22日,北平和平起義正式宣布。當天,他到通縣會見解放軍參謀。然後,成立了以葉劍英為主任的聯合辦公室。31日,解放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舉世聞名的文化古都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北平發表文章,題目是:《北平和談的壹把鑰匙:鄧寶珊將軍——》。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周恩來多次在西柏坡、北平接見他,***商建國大計。國民黨隨即宣布開除他的黨籍。
傅和鄧寶珊乘真機車赴綏遠,協助董完成了綏遠起義。此前,蔣介石派徐永昌到綏遠,企圖阻止綏遠起義。以“訴病”為由,徐留在包頭。傅和鄧談完生意,鄧請徐吃飯,即席說:“兄,聽說妳‘病’了,氣候不好。請註意。潤之老師和玉潔打電話來歡迎妳來北平。義生已要求為妳安排治療,並要求妳領導綏遠起義。起義後,我們壹起去北平。”徐覺得大勢已去,第二天就離開包頭飛往廣州。事後有人問為什麽不拘留徐永昌。鄧說:“徐對這次起義壹無所知。他被勒令回歸生活是可以理解的。放他走減少了起義的阻力,驅散了索姆
1958年12月4日,國民黨召開四屆壹中全會。會議選舉李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何香凝、程潛、蔡廷鍇、張治中、熊克武、鄧寶珊、陳紹寬為副主席。
後來,鄧寶珊與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黨中央領導同誌壹直保持著友誼。每年在北京開會,毛主席總是在中南海接見,把他當老朋友。五六十年代,鄧小平、賀龍、陳毅、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誌,還有楊明軒、南漢臣,都曾親自到鄧寶珊家,與鄧談心,親密無間。朱德同誌去了蘭州,親切接見了他。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鄧受到打擊,總理立即派飛機將他接回北京。
當周恩來總理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派了壹架飛機來接他回北京。在這場浩劫中,已經年過七旬的鄧寶珊始終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擔憂。到北京後,住進解放軍301醫院治療。因大面積心肌梗塞搶救無效,於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鄧寶珊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追悼會由中***中央統戰部部長烏蘭夫主持,中***甘肅省委第壹書記宋平致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