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通光纖預制棒無人自動化生產現場。
“這是壹個‘萬物互聯,壹切皆有可能’的時代,壹個‘光纖連接夢想與現實’的時代,壹個‘光纖光纜連接智能世界’的時代。”在浙江省工商聯主席、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壹看來,未來巨大的市場規模和需求將極大地推動中國光通信產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富通仍將堅守行業,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性電纜企業集團。
經營企業,要心平氣和。
我的創業之旅是從壹根電話線開始的。1987,我是杭州富陽郵電局的技術員。這壹年,改革開放的大門逐漸打開,我決心投身創業的大潮,於是創辦了富通集團的前身——杭州富陽通信材料廠。
1991年,在得知銅芯電話線的性能優於鐵芯電話線後,我們主動放棄了鐵芯電話線這個“產金富礦”,趕到外地尋找科研單位,共同開發銅芯電話線技術。那壹年,我們通過了省級鑒定,開始量產。
沒想到第二年國家就要求淘汰鐵芯電話線。在很多企業措手不及的時候,我們的產品已經量產,迅速擴大了市場。不僅為富通的後續發展積累了資金,也第壹次看到了行業的快速變化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為了快速掌握先進技術,富通在1995開始與國外先進企業合作,引進壹流的人才、技術、設備和管理,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基礎。從65438到0998,開始研發光纖產品,成為國內最早掌握光纖制造技術的民營企業之壹。
基於當時國內光通信行業的發展,以及核心技術被國外行業壟斷的事實,我們決心打破這個行業的瓶頸: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發展光纖行業的核心技術——光纖預制棒技術,這個技術在當時並不被看好,卻被國外企業壟斷。
辦企業壹定要穩,經得起考驗。我壹直有壹個想法,只有攻克了光纖預制棒的技術難關,中國的光纖產業才能有新的突破,中國的光通信企業才能占領行業制高點。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2001年底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預制棒技術,成為國內首家掌握光纖預制棒全合成技術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7年,由於在光纖預制棒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突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我最自豪的是,以富通為代表的國內光通信企業突破了光纖預制棒技術,迅速降低了國內光纖制造成本,為中國信息化建設節約了1000多億元的投資成本,促進了中國乃至全球光通信行業的整體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創新能使企業常青。
創新能讓企業永遠常青。持續的技術創新是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秘訣,也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所以,決定富通未來的還是創新。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新壹代技術的應用,光通信產業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富通的發展和布局不僅著眼於產品創新和產業鏈轉型,更要瞄準未來發展,向行業轉型升級邁進。在嘉善,富通投資建設光通信全產業鏈項目,希望探索“產業組織模式創新、制造組織模式創新、市場(業務)模式創新”,整合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實現從“制造”到“制造”的轉變。在“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富通仍在積極布局未來五到十年的戰略技術,集中力量發展海洋光電復合纜技術,打造世界級海洋光纜產業基地...
浙江民營企業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制體制的靈活性和自主創新。近年來,富通還抓住“壹帶壹路”建設的機遇,實現了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再到全產業鏈競爭的不斷升級。在香港,富通建立了光纖制造基地;在泰國建立東盟地區最大的光纜工廠;在墨西哥,合作設立工業園區;在盧森堡,成立了歐洲區域管理總部...富通產品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光纖產品已占據全球65,438+00%以上的市場份額。
富通在“走出去”的同時,更加註重“走進去”,因地制宜創新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本土化”的長效合作機制。富通東盟泰國工廠運營以來,不斷融入當地文化,實現本土化經營,取得了優異的經營業績。我們還與國內民營企業合作在墨西哥開發工業園區,積極探索中國企業“抱團集聚”發展模式,產業鏈互補有序“走出去”,直面和參與國際競爭。
經過20多年的全球化實踐,富通通過設立海外工廠或投資入股等方式,不斷提升實體制造業的智能制造水平,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創新輸出”的轉變,形成了可持續、循環的戰略規劃。我們有勇氣再往前走壹步,哪怕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有信念,就壹定能找到方向,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