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民族英雄。
抗元戰爭中在五坡嶺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屢經威逼利誘,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明代時追賜謚號“忠烈”。
他在《過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氣勢磅礴,情調高亢,激勵了後世眾多為理想而奮鬥的仁人誌士。
人物事跡:
文天祥於開慶元年(1259年)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時元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避兵。文天祥上書宋廷,建策建方鎮分地防守,從民兵中選精兵,破格選用將帥。
並請除殺動搖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納,辭官回鄉。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宋守將多降。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今杭州)。
他上書建議分全國為四鎮,集中財力、軍力抗元。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今屬江蘇),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余杭(今杭州西)。
德祐二年(1276年)力請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張世傑率京師軍民20余萬,與元軍背城壹戰,宋廷不許。後壹度被元廷扣押,北上途中逃至溫州(今屬浙江)。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壹月,進軍江西失敗。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義軍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於雩都(今於都)擊敗元軍,收復興國(今屬江西)及贛州、吉州的屬縣,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於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