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為什麽將生產工具作為民間美術的研究對象及審美意義

為什麽將生產工具作為民間美術的研究對象及審美意義

作為中國民間美術 研究對象的生產工具, 是指那些人們在生產 勞動中使用的,在造 型、結構、質地和裝 飾上具有形式美感或 其他具有審美因素的 農具,手工工具及各 類輔助工具。 絡車:根據通訊工程野外作業要求,結 合人體運動工程學原理專門設計制造, 具有輕便、靈活、剛度高等特點,適用 於野外臨時、應急通訊線路收、放線使 用。 生產工具的演進與種類: ? 生產工具的發 展 1. 早期的工具 2. 工具的發展歷 ? 程 ? 3. 生產工具的分 類與審美意義 手工業工具和 農業工具和 交通運輸工作 漁、獵、養殖 工具 1. 手工業工具 農業工具 2. 交通運輸及其 他工具 漁、獵、養殖 工具 壹、早期的工具: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生活在 距今170萬年以前的雲南元謀人,是 人類祖先中最早使用工具的。人類 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造的 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 用工具,使人類與動物區別開來。 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 還有木質、骨質、角制及用貝殼制 作和陶制等等。 事實證明明,後來人們所使 用的全部農具、手工業工具和輔助 工具,其基本形態和結構多源於原 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 基礎上擴展延伸開來的。 元謀人 ? 二、工具的發展歷程: ? 農具的產生和發展是與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同步進行並相互促進 的。 ? 在原始農業時期,農業生產粗放,農具的材料以石、骨、蚌 [bàng]、木為主;種類可分為農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類。 ? 農耕類大體有鏟、耒 lěi、鋤等;收割類包括刀、鐮等; ? 加工類最普遍的是石磨盤和石磨棒。 ? 此外,還有用鹿角制成的農具。 ? 陶器的發明和應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貯物和燒煮食物。 石器工具 ? 夏、商、西周時期這壹時期的農具有所改進,但所用材料還是以木、 石、骨等為主。當時已有青銅生產,但多用於武器、食器和禮器。到西 周末年,用青銅制作的僅有壹些中耕農具和收割農具等。此外還有壹種 用於碎土和砸實田埂的裝有長木柄的木質榔頭。在農業上很重要的汲水、 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橰jié gāo ;西周的戽[hù]桶和吊桶,是用於從池塘 和井中取水灌溉的。這個時期農具的種類雖增加不多,效率也還不高, 但為後來鐵制農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 冶鐵業的興起,使中國農具史 上出現了壹大變革時期: 鐵制農具代替了木、石材料農 具,從而使農業生產力開始了 質的飛躍。戰國時期的農具絕 大多數都是木心鐵刃的,即在 木器上套了壹個鐵制的鋒刃, 這就比過去的木、石質農具大 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看,當時使 用呈V字形的鐵犁頭,有利於 減少耕地時的阻力;鐵鍤可增 加翻土深度;鐵則可有效地用 於除草、松土、復土和培土。 此外,這壹時期推廣的壹種有 效的脫粒農具,為後世所長期 沿用。 秦漢時期,石、木、鐵制農具器械,在種類於趨於完備,在結構 上更為輕巧耐用,提高了勞動效率。秦統壹中國以後,特別是兩漢 以來,由於冶鐵業的大發展,不但鐵制農具更加普及,成為“民之大 用”,而且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農具的種類增加,質量也大為 提高。 木心鐵刃 耕犁 西漢中期以後,木心鐵刃農具已被全鐵農具所代替。 隨著牛耕的推廣,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 還創造了犁壁,從而更加有利於深耕和碎土。 巨型鏵 東漢時開溝用的巨型鏵,重達15千克、長達40厘米左右。 唐代《耒[lěi]耜[sì ]經》中記載的曲轅犁,構造更加復雜和 完備,由犁底等11個部件組成,已能根據需要進行深耕和 淺耕,以及調節耕地的寬窄,操縱便利。 耱 從漢代起,如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鋤 和鏟,收獲用的鉤鐮等農具都已出現,並逐步得 到改進。至魏、晉、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平 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時出現。 碌碡 另壹種農具耖也在這時所創。由石滾和木框架兩 部分構成的碌碡[zhóu] 、陸軸,則是壹種碎土壓實 器,到隋、唐、五代時,它又發展成為滾上帶刺。 二.生產工具的分類與審美意義 ? 壹、工具的分類 ? 人類的歷史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人類在創造工 具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自身,創造了文化、創 造了歷史。 ? 工具,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用來對自然物進行 加工,從而制造出產品的器具。按工具本身的質 地來分,有石制、骨制、陶制、木制、竹制、鐵 制、銅制、銀制等;按工具的功能來分,有切、 削、割、斷、挖、陶、砍、砸、磨、刨、鋸、鑿 、刻、塗、抹等; ? 按工具的發展階段分,有原始工具、遠古工具、 傳統工具和近代工具等。另外,就是根據工具使 用的行業來劃分。民間美術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近 代以來仍在民間文為流傳的,正在使用中的,並 具有審美因素的工具及其使用環境,故按其用途 分為農業工具,漁、獵、養殖業工具、手工業工 具及其他交通運輸工具等。 二、工具的審美意義: 藝術史家在追溯藝術起源時,認為藝術的起源與工具的起源 同步。的確,人們在創造工具的同時也在創造著藝術,創造 著藝術與審美的法則。現代常用的對稱、均齊、平衡及外方 內圓等形式美構成法則,在石器時代的工具中,已自覺或不 自覺地運用了。而現代工業設計中作為美感要素的適用、簡 練、概括、線型、秩序、流行等標準,也能在早期各式傳統 工具中找到它的源和流。從史學、文化、藝術、工藝、技術 及民俗等方面對工具的起源、造型、制作和使用習俗進行綜 合考察,是對人類先民智慧、文化和傳統工藝技術的總結, 其中的若幹要素,可為人們在今後創造新的工具和物質文明 建設服務。 農業工具和漁、獵、養殖工具 壹、農業工具 農具是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標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 的地域範圍內,農具都生動地反映了社會經濟乃至社會制度 及生產規模、生產方式等方面的真實情況。 農具大體上可分為耕種農具、罐溉農具、收獲農具和加工農 具四大類。 ? 耕種農具:主要有犁、耙、歷、鐵塔、勞、耘、爪、耬等 ,雖然結構不同,形式不壹,名稱也不壹樣,但其主要功 能都是翻泥理土。 犁 耙 耬 ? 灌溉農具:主要有牽車、筒車、牛轉水車和順風車等。 筒車 牛轉水車 ? 收獲農具:主要有多種樣式的鐮刀、摜床、青犁 架、連枷、手簸、風車等。 手簸 摜床 ? 加工農具:加工農具是指糧食的加工用具,有碓、礱[lóng] 、磨、碾、碌等。 碓 礱 磨 碾 二、漁、獵、養殖工具 按照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打魚和狩獵活動的起源比農業 要早,而家畜的馴養則是隨著原始農業的產生而發展起來 的。 ? 漁具:主要有漁抄、漁籠、漁簍及各式的釣竿、網具等。 漁簍 漁籠 ? 獵具:主要有弓、箭、駑、槍及各式刀具、捕鳥 器等。 ? 養殖工具:主要是指在畜牧業和桑蠶養殖業中使 用的器具。有用來飼養家禽等籠具,有餵豬、馬 、牛等牲畜的鍘草刀具和槽具,以及獸醫用具, 有養蠶的各種用具。 手工業工具和交通運輸工作 壹、手工業工具 中國的手工業,自古以來便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手工業從農業中獨立出來後,各行各業都出現了許多結 構靈巧、功能專壹、使用方便的工具。經過不斷調整、配 套、組合而定型,壹直延續至今。 木作工具:在傳統的手工業中,木作涉及的範圍最廣,分 工最細。最早泥作、瓦作、石作等都包括在木作的範圍之 內,後逐漸劃分出來成為獨立的行業。近代以來,木作工 具多達百余種,常用的是鋸刨、斧、鑿、規、尺和鬥墨等 數種。 ? 磚瓦工具:磚瓦的制作是壹項繁重的勞動。使用 工具不多,主要有泥鏟、截泥弓、泥刀、推弓和 泥轉盤、瓦筒、端板、木磨刷等,結構較為簡單 ,堅實耐用。 泥刀 泥鏟 泥轉盤 ? 制瓷工具:中國的制瓷技術源遠流長,與瓷器產 品造型花紋成對比的是其質樸的制造工具和環境 。礁車房、成型上場、窯房等,確保著生產的順 利進行。 ? 紡織工具:原始社會的石、陶制紡輪是最早的撚 線紡織工具,紡織機械的完善,是在宋元時期。 近代流傳的紡織機械主要有攪車、彈弓、紡車、 絡車、繅絲車、漿紗車、織機等。 攪車 紡車 ? 印染工具:是對紡織品的再加工工具。其中具有 壹定造型意義的是夾纈xie花版、藍印花布紙型和 元寶石、漏水架、刮漿刀等藍染工具。 藍印花布 上樣 雕版 夾纈花版 ? 木版印刷工具:起源於宋代的印刷術,是中國古 代“四大發明”之壹,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巨大 貢獻。木版印刷的工具有刻版工具和印刷工具兩 大類。刻版工具主要是各種造型秀麗的刀具與粗 壯的“敲方”;印刷工具主要有各種印版與大小 刷帚、擦子、撓棍架等。 ? 二、交通運輸及其他工具 ? 交通運輸工具:交通運輸工作大到舟船,小到提籃北簍, 樣式極為豐富。民間流傳的各式背簍、挎簍等,是最為常 見的儲物運輸工具。 ? 其他加工工具:中草藥須加工炮制後才能使用,藥碾是主 要加工工具,還有研缽和藥罐。 ? 餛飩擔、豆腐花擔、粉絲湯擔和打醋桶擔及勺籬、籬、風 箱等,則是用來從事飲食業的器具,其***同特點是器具本 身功能齊全,活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