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為什麽說教給學生辨別是非很重要

為什麽說教給學生辨別是非很重要

對國教科作理性判斷

香港的媒體有不同立場,這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百花齊放」是好事,但是,在國民教育的爭論中,香港不少媒體被批評喪失了客觀、公正的立場,這是值得關註的事情。壹位作者通過翔實的事例指出:「過去壹個多月,壹面倒的報道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觀點,與這些反對者不同的另類意見,壹說出來便被圍攻……負責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官員除了毫無道理地被個別媒體濫用『無恥』等人身攻擊的字眼指斥外,他們希望說的道理沒有機會被完整地報道。」

言論自由本來是好事,出現不同的辯論也是好事,因為這可以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某壹事物,從而作出最佳平衡。但是,言論自由不應該是言論霸權,好像只有自己的言論是正確的,他人的言論是不可以接受的,還要報之以圍攻。本來,大家可以就國民教育參考書出現的問題進行心平氣和的討論,提出完善國民教育的建議,但是有些人抓住壹本參考書中的壹些問題,就無限上綱,將國民教育說成是「洗腦」,非腰斬其不罷休。誰要是提出反對,就會被貼上「赤化」的標簽,或遭到攻擊和謾罵。

公平地說,如果國民教育是「洗腦」,那麽,那些將國民教育「妖魔化」,要求全盤推翻國民教育,提出「去中國化」的言論又何嘗不是壹種「洗腦」呢?如果後者不是,則國民教育也不應該是。

反對者與政府對話的前提是政府撤銷國民教育;政府與示威者對話,是想探討如何完善國民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持不同立場者之間顯然難以進行對話。哪種立場更加合理,本是比較容易判斷的事情。但是,語言霸權的存在就會導致有人所說的「妳同意我就是民主,妳不同意我就是無恥」的情況。

民主社會講究理性、包容、體諒、客觀、公正這些基本價值。但是,在這場國民教育的大辯論中,這些基本價值似乎被拋在了壹邊。既然國民教育是壹種慣例,則討論的主題應該是如何完善國民教育內容和方式,而不應該壹開始就走極端,要求政府取消國民教育科。

政府已經回應反對者的訴求,還成立了壹個由行政會議成員胡紅玉女士為主席的「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並邀請反對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團體加入其中。昨日她又表示,在委員會內討論範圍廣泛,包括撤科或不撤科及單獨成科或不單獨成科等問題。本來,成立委員會是壹個很好的妥協,也是壹個很好的溝通平臺,反對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提出更加具體的完善國民教育的措施。

民主社會講包容妥協

然而,反對者均拒絕加入,並壹味要求將政府取消有關科目作為與政府對話的前提條件,讓人感覺理性討論的空間蕩然無存。

毫無疑問,香港的國民教育存在改進的空間,但是,從根本上推翻國民教育,似乎是從壹個極端走向了另外壹個極端,這是理性人士所不願看到的現狀。理性抗爭和適當妥協,本來是香港人值得驕傲的價值觀,應該繼續發揚下去。

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政治,這似乎是壹個民主社會的新趨勢,也未必不是壹件好事。但是,用絕食這樣自殘身體的方式去迫使政府接受未必合理的建議是不應該提倡的。中小學生更應當註重學習本業,並通過學習培養更好的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