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通常可能在壹小時、壹天、壹周、壹個月或壹年後發生。
余震是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小地震。大多數地震發生在地球內部主震發生的同壹地點。它們的強度比主震小,並持續幾個月。地震序列是在壹定時間內,發生在同壹震源區的壹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系或有***同的發震構造的壹組地震的總稱。
壹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主震前在同壹震區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後在同壹震區陸續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余震。主震的震級高,很突出,主震釋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兩類。
前震、主震、余震的區別: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動的表現形式,地震開始移動,巖漿就發生波動,推動地殼振動,稱為前震;巖漿發生頂頭峰時產生的振動是主震,殘余巖漿的波動,地核的復原間接的推動地殼振動是余震,由於地核的復原比原先移動的動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
前震、主震、余震是壹次地震的分解現象,國外很多人把時間間隔不大、同壹地點的地震分別列為次數是不對的。有的余震間隔數天,這是地震時有壹部分能量儲存在地殼下,積累多了就釋放出來,是地震時的應力釋放,和地球內部能量積累釋放產生的地震不是壹個概念。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