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篇人物通訊
胡華順:振興瑤鄉教育事業的熱心人
――唐玉文、唐國梁
在大夥看來,富川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校長胡華順可不是壹個簡單的人:既被富川縣委、 *** 評為優秀科技人才,又被賀州市人民 *** 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還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模範個人!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政清廉努力工作,培養青年骨幹教師資助家庭貧困學生,成績顯著貢獻極大,被全校師生及廣大幹部群眾譽為“振興瑤鄉教育事業的熱心人”。
誌在瑤鄉,教書育人。立誌振興瑤鄉教育事業、為黨為民教書育人的胡華順,1982年畢業於廣西師大物理系,本來可以留城高就的,但他謝絕了師友們的熱情挽留,放棄留城的機會毅然回到地處邊遠山區的故鄉,在富川高中教書育人,刻苦鉆研埋頭苦幹,誠懇踏實任勞任怨,壹幹就是24年。這24年來,胡華順敬崗愛校,關懷資助貧困學生,壹時被人傳為佳話。貧困學生鄧春麗,父親病逝家裏負債累累,她被迫輟學到廣東打工還債糊口。胡華順知道了這壹情況後,歷盡艱辛將鄧春麗找了回來,資助2500元作學習費用使她順利地完成了學業,令鄧春麗萬分感動。瑤族學生何明強,父親車禍亡故之後生活異常艱難,母親有病家庭貧困難以再讀,曾壹度喪失信心要輟學回家。為了讓他健康地成長,胡華順熱情地關心他鼓勵他資助他,使得何明強增強信心克服困難勤奮學習,以當年全縣理科第壹名的優異成績考入重慶郵電學院,勤工儉學成績優異,榮獲重慶市“十佳青年”榮譽稱號,他的先進事跡還被刊載於《中國青年報》上。近幾年他又資助了唐瑋、翟相正、毛小丹、何麗娜、鐘智斌、黃祥標等同學,胡華順就是這樣默默地用愛心來關懷每壹個學生,多年來***通過各種途徑資助特困生33人,讓他們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與時俱進抓特色,優良教育結碩果。胡華順明白,要想將富川高中辦成壹所各方面皆達標的好學校,就得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為了達到這壹目的,他首先是在學校中構建全方位的德育網絡,實現學生自主教育,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能制度化、系統化地全方位、多角度開展,使德育工作滲透每個部門和環節,讓學生置身於壹個濃郁的文化、思想教育氛圍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其次是註重鄉土教材,建立德育基地。為了抓好全校的德育工作,胡華順除了充分利用好原有的教材之外,還註重鄉土教材的教育感化作用。他們建立了“古城起義”教育基地和秀水“狀元”村德育基地,用毛文彥等古城起義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秀水村“狀元文化”的中華文化遺產精華內涵來啟發教育學生,在他們的心中樹立“為黨為國,立誌成才”的理想和決心。第三是......>>
問題二:怎麽寫報道呢? 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組成: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特點: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觀點明確、語言簡潔. 新聞寫作是新聞事實的文字表達手段,是準確、鮮明、及時地報道新聞的重要環節.在新聞實踐活動中,采訪是新聞寫作的基礎和前提,沒有采訪就無從獲取新聞事實、掌握新聞素材.但通過采訪得到的大量第壹手的新聞材料,並非都可以報道,還要經過分析、篩選、提煉、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為新聞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紹新聞寫作的壹般規律以及幾種常用新聞題材的特點和寫作方法.要從事新聞寫作,首先要知道什麽是新聞.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壹定義明確規定了實施與新聞的關系: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事實是第壹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先,報道在後,也可以這樣說,事實是構成新聞的細胞,離開了事實,新聞也就不存在了.
新聞寫作,實際上就是客觀地記敘事實、評述實事.
我們來讀壹篇曾獲得首屆“中國新聞獎”壹等獎的新聞作品.
中國,充滿投資機會東部沿海百家“三資”企業調查(節錄)
記者最近對東部沿海地區100家“三資”企業做的調查發現,有39家已先後追加了投資.這表明外商在中國投資是有利可圖的.
這項調查是最近上個月間進行的.記者就企業是否有利可圖、是否享有自 *** 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和優惠政策如何等幾個問題,采用相同采訪提綱,選擇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和山東5個省市的100家“三資”企業逐家進行了調查.
在被調查的100家企業中,有77家已取得了可觀的利潤,尚未盈利的23家企業中,因經營不善等原因而致虧損的只有8家.其余15家未能獲利的原因包括:快速折舊、處於還貸期或處於開業投產初期,等等.這些企業的經營者認為盈利對他們來說是早晚的事.
日商獨資企業廈門莆田服裝有限公司對所在地區提供的基礎設施感到滿意,總經理佐藤忠良對記者說:“這裏的基礎設施與海外相比已相差無幾.”同在這壹地區的中美合資鷺美存儲盤片有限公司總經理傑瑞先生作了更高的評價:“廈門陸、海、空交通具備,通訊良好,人才集中,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區.”另外98家企業在回答記者關於妳對所在地區基礎設施作用如何評價“的提問時,回答“較好”、“壹般”、“較差”的分別為58、22和18家.
調查表明,有76家企業對中國員工的素質表示滿意.中國和聯邦德國合資興辦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馬丁.波斯特博士評價說,勤勞、智慧、積極、坦誠的中國合作者是聯邦德國技術得以發揮效益的重要保證.
記者列入調查的其他壹些問題還有:“妳對 *** 提供的服務有何評價”,“妳是否擁有生產經營自 *** ”,“妳在中國的業余生活如何”等.18家企業的外商認為“ *** 是外商投資企業的支柱”,“ *** 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而17家則認為“沒有得到 *** 多大的幫助”.82家表示他們擁有較大的自 *** ,能夠獨立自主的管理企業,另外18家則稱常常受到來自企業外部主要是壹些 *** 部門的牽制和幹預.大多數外商對業余生活的“單調”、“枯燥”感到失望.
問題三:人物報道怎麽寫? 寫網上的還是紙上的,網上的插點圖片,都說報道了就寫那人的平生事記了嘛,這麽簡單
好不好要看妳文筆了
問題四:人物通訊稿怎麽寫阿?急急急~~!! 通訊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將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時、具體、生動地予 以報道的新聞體裁。
壹、通訊特點
通訊作為報刊、電臺等媒體最主要的體裁之壹,新聞性顯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聞性中,真 實、時效、思想性及典型意義構成了它的不同層面。就報道對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經驗、成果、工作情況、社會風貌等,都必須是真實的,不允許虛構或“合理想象”,而且 報道對象應該具有必須的思想性和典型意義。就報道時效言,通訊雖不及消息這般快速敏捷 ,有時為將人物、事件報道細致完整需時較長,但也必須及時,仍須有很強的時效概念。除 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征,通訊的主要特點有:
1、生動性。
通訊尤其是人物通訊具有壹定的文學色彩。消息在表達上主要 是平面的敘述,語言追求簡潔 、明快、準確。通訊則較多借用文學手段,可以描寫、抒情、對話,可以用比喻、象征、擬 人等修辭。因此通訊在語言和表達方法上都具有壹定的文學性,它在報道真實的人和事的過 程中,善於再現情景,平添許多生動和形象,給人以立體感、現場感。
此外,通訊雖然壹般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但在“見聞”、“采訪記”壹類的通訊中,也采 用第壹人稱。不過其中的“我”主要起見證人或采訪線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壹人稱的使用 也增加了壹些親切感。
2、完整性。
通訊須相對完整、具體地報道人物或事物的過程。消息側重寫 事,敘述 簡明扼要,壹般不展開情節。通訊可寫人物也可寫事件,其材料比消息豐富、全面,其容量 比消息厚實、充足。它要求詳盡、具體地報告事件的經過、演繹人物的命運,充分展開情節 ,甚至描寫細節和場面。這些既是生動性的表現,同時也是內容完整性、具體化的要求。
3、評論性。
通訊須運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對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評論。消息是 以事實說話,除 述評消息壹般不允許作者直接發表議論。通訊則要求在報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時,表露記者的 感情與傾向。然而通訊的評論不同於議論性文體的論證,它須時時緊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實作適時的、恰到好處評價點撥。因此這是壹種通過描寫、敘述、抒情等表達手段進行的議 論,它的特點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訊種類
1、人物通訊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跡和命運為報道內容的通訊。 人物通訊並非僅僅 是“名人通訊”,報道對象的選擇取決於其蘊含的新聞價值,壹般來說人物必須具有先進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寫“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斷著重寫人物的某個側面或階段。此兩 類壹般以人物的“行”為主,而“人物專訪”則以寫人物的“言”為主。通過記者的專訪, 記述人物的談話,從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訊
是以具典型意義的事件為報道對象的通訊。事件通訊時效 性較強,它圍繞中 心事件選材,雖不著力刻劃人物,但往往通過典型事件表現壹群人或壹個集體。所以它通過 較為詳盡地展示事件的完整過程,挖掘其意義,揭示其本質,進而反映社會風尚,弘揚時代 精神。? 除人物通訊與事件通訊外,另有:“工作通訊”,這是介紹某單位先進事跡,傳播其典型經 驗和做法,以指導壹般的通訊;“概貌通訊”,這是記述某地區、部門、行業、工程的新面 貌、新氣象的通訊。報刊上常見的“見聞”、“紀行”、“巡禮”、“散記”均屬此類。此 外,還有以寫壹段片斷、壹個場景、壹場沖突為對象的“新聞故事”、“小通訊”之類,它 們以生動、快捷的形式宣傳新人新事新風尚,實為通訊家屬中不可忽視的壹員。
三、通訊寫作
1、關於選材與......>>
問題五:新聞人物報道如何寫 新聞人物報道的關鍵是抓住當事人。
無論是明星也好,還是草根也好,甚至網絡人物也好。在寫完新聞事件的時候,需要列出新聞當事人的壹些思考、言論、行動。讓大家看到當事人在新聞事件中如何表現的。
也即是人文化的多壹些。
新聞事件報道也涉及到當事人,但是只是壹兩句的個人言論和行為。更多的是把事件描述清楚。
歡迎切磋和交流。
問題六:人物專訪的新聞稿怎麽寫? 人物專訪屬於記敘文範圍,是壹種類似小報告文學的新聞形式。近幾年來,報刊上經常刊登這類文章,很受讀者的喜愛,不但記者寫,中學生文學愛好者也常把寫人物專訪作為社會實踐和練筆的機會。
那麽,怎樣寫好人物專訪呢?
第壹,在確定專訪對象時,必須熟悉訪問對象的大體經歷和主要成就。這樣,交談時也就有了話題,便於提出問題,寫作時也有助於文章的充實。例如,有壹篇題為《漳州飛來的小鳥――記八次叩響獲獎大門的胡曉夢》的專訪,作者在采訪之前,仔細了解了胡曉夢同學是如何攀登文學殿堂的(從十四歲到十六歲,八次叩響獲獎大門),並且認真閱讀了胡曉夢的作品,於是,作者滿懷澡情地寫道:
“果然不負眾望。曉夢用她的壹雙純真的眼睛,深情地註視著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靈去感知生活,從江上那來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間拴著繩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獨,以深切的同情寫成了散文詩般的《白帆之歌》:從‘花市’的熱鬧景象中,發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以優美的文筆寫成了《買花》;從熱鬧的家宴中,發現馮科長的貪婪 *** ,寫了《客人》給以無情的鞭撻和揭露;從壹個普通的農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發現那幾千年來不合理的封建積習,至今還吞噬著可憐的農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寫出了感情深沈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發表後,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這段文字,不僅使這篇專訪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而且也使讀者對曉夢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於發掘專訪對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獨特的興趣愛好,以便從多方面展現人物豐富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陸縣西街中學初壹學生程若明發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榮獲科技發明三等獎,被人們譽為“小小發明家”。《中國少年報》的記者在訪問他的時候,興致勃勃地追蹤他的發明之路,從程若明同學決心為山區的老師減輕負擔(壹位老師要在同壹間教室裏,給兩三個年級上課。
第三,要註意突出重點,勾畫出訪問對象的舉止、神態和性格特點。前些時候,《中國青年報》“人物剪影”專欄裏有壹篇《文壇壹怪》的文章,文中寫道:
“他四十多歲了,高了興就壹個人在屋裏又唱又跳,從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來;和朋友聊天,沒有正形兒,常說出比小學生還幼稚的話,問出莫名其妙的問題來;在老學者們座上,他又儼然是個“小老夫子”,說話文謅謅;早飯吃什麽,他記不住,常把帽子、車鑰匙丟落,卻能在詩歌討論會上,不用講稿侃侃而談,大背《論語》、《人間詞話》、佛經、蘇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學――甚至某頁第幾段都說出來,令聽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卻活脫脫地勾畫出當代文壇“怪人”――深通中國古典文、史、哲,能書、能畫、能篆刻、能譜曲,熟悉戲曲的中年作家錢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這位“文壇怪人”的朋友門,讀了這段文字,都說:“像極了!”
又如,華東師範大學二附中的李勁同學榮獲我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壹等獎,將應美國的蘋果電腦公司的邀請赴美參觀訪問,按常理,寫人物專訪應該著重寫李勁同學在程序設計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學生報》的中學生記者卻從少年科學家談語文這個角度進行了專訪,重點突出,構思獨特,善於取舍。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績物專訪,內容壹定要真實,引述采訪對象對某壹問題的看法,必須是原意,作者不能隨意改動或發揮,無根據的拔高和添枝加葉是不允許的。所以,在專訪時,要細心傾聽,掌握盡可能多的第壹手材料,時間、地點、人物,作品和數字等要當場問清楚並記下來,以免張冠李戴。文章寫完以後,最好送采訪對象過目,聽取本人意見,以免文章發表以後引起壹些不必要的麻煩。...>>
問題七:人物專訪的新聞稿開頭和結尾怎麽寫 人物專訪的寫作方法,是壹個技巧問題。壹般說來,人物專訪(或者叫人物通訊),要高度而準確的概括壹個人的最主要的亮點。譬如,可以采用這種形式:
他,二十年如壹日,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著人生的春華秋實;
他,桃李滿天下,被某某部門連續多年命名為先進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領導的親切的譽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級教師某某某......
(然後引出正文。)
人物通訊的開頭,要略微講究壹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在寫作方法上,可以描寫,可以抒情。從寫作角度上,可以寫某壹個側面,然後引起讀者興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會上,壹位身材消瘦的年輕人從某某領導手中接過了某某獎章,這位年輕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讓所有的現場的人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單位某某(職務、工種)。
(引出正文)
當然,也可以開門見山,例如,可以這樣寫:
他的履歷,滲透著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暢的軌跡,某某年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黨,某某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某某年擔任某某職務。他創造了壹些列的深化,填補了某某空白,某項工作得到了最高獎勵或者榮譽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關於人物通訊的結尾,可以是對某某人物的感嘆類的語言、贊美類語言,或者寄托希望類的語言等等。
例如:他樸實無華的語言,實踐著高尚者的情操,這難道,不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嗎?等等。
根據個人采寫經驗的壹點淺見,希望能幫助到您。
問題八:新聞報道的寫法 新聞報道的格式
1,首先,在導語中寫壹個新聞事件中最有新聞價值的部分(新聞價值通俗來講就是新聞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眾的部分),比如壹場球賽剛剛結束,觀眾/讀者/聽眾們最想知道的是結果,或者是某個球員的發揮情況,就先從這裏寫起。
其次,在報道主體中按照事件各個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遞減寫下來,最後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時註意,壹個段落只寫壹個事件要素,不能壹段到底。
因為這種格式不是符合事件發展的基本時間順序,所以在寫作時要盡量從受眾的角度出發來構思,按受眾對事件重要程度的認識來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和宏觀的對於受眾的認識。
另壹種是壹個中外結合體――新華體。我們國家的新聞報道壹般是遵循時間順序,但是這種“講故事”的寫法已經不適合受眾的閱讀習慣(壹般人沒有時間聽妳講長篇大論),所以“新華體”在吸收中外新聞報道之長的情況下誕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導語中簡明地體現出來。
其次,在第二段進壹步具體闡述導語中的這個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於使受眾在接受時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實際上是壹個過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把“故事”講下來。
新聞報道實際上是壹個很個性化和組織化的行為,個人可以有個人的特點,壹個報紙可以有自己的原則。但是有壹點不能放棄,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簡潔、最能滿足受眾需要的格式去寫,這是新聞報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