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強大的網絡媒體,網絡文學具有多樣性、互動性和知識產權保護難度大的特點。其形式可以類似於傳統文學,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傳統文體。實時回復、實時評論和投票是網絡文學的重要特征。由於網絡文學傳播的便利性,知識產權不容易得到保護。
需要註意的是,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壹個相互滲透的有機體系。很多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網絡文學的壹部分;網絡文學的作者也受到了傳統文學的影響。同時,網絡文學通過出版進入傳統文學領域;依托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成為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影響傳統文學。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文學應運而生。互聯網為億萬網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文獻信息。與此同時,壹種以這種新興媒體為載體、支撐和手段,以網民為接受者,具有不同於傳統文學特征的網絡文學悄然興起。
網絡文學可分為三種:壹種是現有文學作品通過電子掃描技術或人工輸入進入互聯網;壹種是直接發表在網絡上的文學作品;還有壹類是通過電腦創作或通過相關電腦軟件進入互聯網的文學作品,如電腦小說《背叛》,以及以互聯網開放性為特征,由幾個作家、幾十個作家甚至幾百個網民創作的“接力小說”。
現在人們所說的網絡文學,大多是指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在各種網絡藝術期刊(電子報紙)上編輯出版的,個人在電子公告欄(BBS)上發表的未經編輯的文學作品,以及電子郵件中的壹些文學作品。這種網絡文學也被《榕樹下》等網站稱為“原創網絡文學”。
目前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學網站有文學城、悅榕莊、中文網文學精華、金色書店、碧海銀沙、莽昆侖等。近壹年出版的有影響的網絡文學作品有《第壹次親密接觸》(蔡智恒著,知識出版社1999 11版)、《小妖的網》(周潔如著,馮春文藝出版社2000年4月版)、《告別維安》(安妮寶貝著,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版),《東方朔智者賢者》(龍隱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1999),以及《網絡之星》系列,3卷本。有評論家形容,圖書市場將從“讀圖時代”進入“網絡閱讀時代”。
網絡文學的特征
主要是小說。
大部分作者都是很小甚至很小的孩子,但也有壹些寫出了深刻的、有內涵的、文學的作品。
年輕人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感受,獲得認同,互動,提高,老年人有壹定的商業動機。
大多數人認為網絡文學沒有內涵,幼稚,但是片面。
網絡文學的優勢
網絡文學具有更新快、傳播廣、閱讀群體龐大、不受傳統限制等優勢。
壹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1.網絡文學在某種意義上是年輕人的文學,值得熱情關註,應該引起充分重視。因為據統計,中國約5000萬網民中,85%的人年齡在21到40歲之間。網絡文學興起的背後,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和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學愛好者的快速成長。甚至有人形容網絡文學是“時代新文化運動的先行者”,網絡文學的興起可以“吹響新文明的號角”。過度虛張聲勢不利於新壹代網絡文學作家的成長,保守的指責更是無視現實。這群年輕創作團隊的培養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網絡文學需要健康的推理和有穿透力的網絡文學批評。目前,關於網絡文學的“e批評”很熱鬧。這種“電子批評”是指在互聯網上非常常見的、任何網民都可以發布的評論。可以是長篇大論,可以是壹句話,也可以是壹個詞。幾乎所有重要的文學現象在網上都有大量或短或長的“e評”。比如有的網站專門開通“王朔和金庸”、“我看美女作家”等頻道。然而,這些評論大多未經任何編輯就發布在論壇上,隨意和辱罵性的批評更為常見。網絡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還相當薄弱,幾乎沒有學術性和學術性的文學批評。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需要壹大批學識淵博、學術理論精湛的文學批評家投身其中,認真評論這壹現象和作品。
3.版權是關系到網絡文學發展的壹個難題。65438至0999年,王蒙、畢淑敏等6名作家起訴“北京在線”網站侵權,在文藝界、網絡界引起廣泛關註,判決結果爭議較大。六位著名作家起訴“北京在線”網站未經許可,將其擁有完整著作權的文學作品《硬粥》、《雞毛》、《約死》、《黑馬》等在互聯網上發布,法院判決六位作家勝訴。法院判決書指出,作品的網絡傳播是壹種新的作品傳播方式,作品的數字化本身不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原創。作品載體形式和傳播方式的變化,不影響作者享有的專有權利。因此,被告未經許可將原告的作品上傳至網絡,侵犯了原告對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被告應停止侵權行為,在其主頁刊登道歉聲明,並分別賠償原告經濟損失。此案被稱為“中國網絡侵權第壹案”,其審判結果對網絡版權保護具有深遠意義。有業內人士認為,對網絡版權的過度保護會阻礙國內網絡的進壹步發展,尤其是目前中國網絡信息資源還處於稀缺階段,現有作品的數字化也是推動中國科技文化傳播的重要任務。
總的來說,網絡文學處於自發的、隨機的創作過程中,還很難和傳統的紙質文學相抗衡,很多作品還相當幼稚。然而,許多網絡文學的作者認為,當網絡成為壹種更加熟悉和熟悉的媒介時,網絡文學將成為文學流通的壹種重要方式。進入電子閱讀時代,網絡文學在中國主流文壇依然像空氣壹樣,只是透明的存在。網絡文學在魯迅文學獎中全軍覆沒。作為中國最高的小說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新變化是,網絡小說可以參與評獎,但必須已經出版,且出版完整。按照這個規律,尚未完結的熱門網絡小說《盜墓筆記》未能入選。這本書代表了壹系列擁有大量讀者的網絡流行小說,被網友寄予厚望。參評作品中,真正的網絡小說只有《巴山舊事》和《辦公室的風》兩部入圍。4.網絡寫手的生存環境:簽約率極低。作家簽約獲取利益的情況就像古代的金字塔。高層的人很少,能得到公眾認可並有作品出版的人就更少了。金字塔底層,上傳字數與收入不成比例。大量文學作品的作者,沒有任何回報,沒有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