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誰能想到,這位做慈善賺了壹百萬的老板,35年前14歲的時候,竟以拖板車為生。
周,1971,三月生於田家鎮沙洲園。他的父親在他只有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40歲的母親肩負起撫養7個孩子的重擔。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他在14歲時小學輟學,在當地的石材廠和水泥廠當小工。親近他的朋友都知道,有壹次他拖著水泥到河邊碼頭,因為下坡太陡,滑板車靠慣性直沖碼頭。他不能停下來,因為他很虛弱。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把馬車打了個轉,他和他的車撞到了路邊的墻上。滑板車得救了,臉被狠狠地撞在墻上,額頭上突然冒出壹個大包,鼻血直流。
拉了近兩年的代步車,周1987去福建打工,嘗遍人間冷暖。1991年,他把在黃岡水泥廠當工人的指標給了弟弟,靠著自己的積蓄和在南方打工的知識回老家養雞。那時候養雞的硬件條件差,他壹不小心雞就會生病得雞瘟。為了照顧好那些雞,他晚上經常住在養雞場旁邊的簡易房裏,有什麽異常動靜就趕緊起來查看,及時給病雞打針餵藥。
帶著養雞攢下的第壹桶金,周在1993上武穴街涉足建材生意,給工地供應石材、水泥。當時武穴修了很多路,蓋了很多房子,生意漸漸走上正軌。然而,當1998金融風暴襲來,壹位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客戶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建材供應商周被迫成為房地產開發商,虧損。
2000年,周組建了壹支農民工隊伍,到外地以修路為生,壹幹就是十年。為了趕工期,他經常在工地呆上十幾天,帶著工人夜以繼日地趕進度。他靠著誠信、動手、過硬的質量、合理的成本贏得了客戶的良好口碑。後來又接了江西、陜西、內蒙古的修路工程。
在積累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後,周仍時常想起在阿拉善戈壁沙漠修鐵路的經歷:整天吃住在帳篷裏,吃從地下數百米抽上來的鹽水,開車到350多裏外的壹個鎮上買菜,遇到沙塵暴,路上被厚厚的沙土覆蓋,汽車無法出門采購生活物資。在食堂送飯回來的帳篷裏,短短十幾步就用塑料袋蓋住碗,防止沙子掉進碗裏。在戈壁灘上施工了近三年的路是如此的苦,以至於救了周和他的工人們壹命的狼狗都“苦”死了。
2009年,我們響應政府號召,號召有才能的人“回鄉創業”,投資石材加工廠,以敏銳的商業嗅覺,計劃打造潘塘江昌碼頭,並及時上報江昌碼頭所有審批手續。周在回鄉創業期間,壹邊經營自己的企業,壹邊不斷回饋社會。他每年都拿出個人收入的壹部分去做慈善和愛心,傳播溫暖和社會正能量!
說起做慈善的動機,周說自己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他父親去世後,我母女倆努力工作,沒日沒夜的掙工分。雖然生活很艱難,但母親依然保持著與生俱來的熱情和善良:為村裏的困難戶跑腿,義務做村民間“家事糾紛”的調解人,用自己壹手好廚藝,義務為村裏的婚喪嫁娶當廚師...我媽經常嘮叨孩子做人的道理:“多讀書。多做好事,多行善事。”周把母親的壹言壹行,都牢牢記在心裏。他說:“幾十年來,我牢記母親的囑托,多做善事。雖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有威脅,但我壹直帶著善意默默做了很多好事,讓我的愛可以奉獻給慈善事業。”。
附言
周的潘塘江長碼頭近年來壹直被社會各界關註,這是從壹場官司開始的(網上可以找到相關報道)。周積極為他打官司,這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我相信並祝福周:相信黨(周微信簽名)!相信法律!我相信愛會有回報的!我相信會有雲開日出的壹天!
(本文為武穴生活圈、搜狐、百度等綜合報道。,二掌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