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電視機廠是國有企業,經營模式是計劃經濟,而海爾的經營模式是市場經濟,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兩種經濟體制下不同企業文化的摩擦和碰撞。面對部分人鬧事、罷工的嚴峻形勢,海爾集團老總張瑞敏派人組織黃山電視機廠工人“無限期”大討論,什麽時候上班前討論清楚。討論什麽?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首先要明白壹個基本的道理:即使是國企的“主人”,也得聽“上帝”的。誰是企業的“神”?那就是廣大的消費者。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可能和計劃經濟時代生產的壹樣。我生產什麽,人們就會消費什麽。張瑞敏提出了誰來為我們買單的問題。“我們的工資是客戶給的,不講求質量,不生產好產品。不會被市場認可,沒有人會給我們的員工發工資。”僅僅經過三天的“無限期”討論,電視機廠的大部分工人都認為,和以前壹樣,企業不能參與市場競爭,會無利可圖,會活不下去,最終會倒閉。最後,很多員工大喊:“我們要吃飯!海爾不能走!”口號,並主動返回工作崗位。
從65438到0999,美國哈佛大學把海爾並購黃山電視機廠的典型做法寫進了他們的企業管理教科書案例。
哈佛工商管理教科書上寫的“海爾合並案”說明了什麽?可見市場的重要性,市場是檢驗企業管理的試金石。壹個企業成功了,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管理不好,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企業的兼並破產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兼並破產是優化企業結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力杠桿。很多參與鬧事的員工最後大喊“我們要吃飯!海爾不能走!”口號,並主動回復。
作品說明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