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所說“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壹點素心”,其主旨在“忠肝義膽、正義無私”這八個字上。“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方面,實質上可以用“忠肝義膽走江湖”概括之,“俠”是尊崇坦蕩無私、患難與***的精神的,就是要勇於奉獻自己,為朋友為百姓***赴險難,***度艱危。這裏所謂的“素心”是樸實無華、純凈無私的境地。
撇開俠的本性不提,我們先舉壹個朋友之間坦誠相見的例子。北宋時有個叫唐肅的人,他和丁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個是鄰居時,常常湊到壹處下棋聊天,後來丁謂入朝當了宰相,唐肅就把家搬走了。同伴們都覺得很奇怪,難道他們二人產生了隔閡嗎?
唐肅說:“我是為了鞏固我們多年的友誼啊!丁公現在當了相國,我每天見到他都得施以相國禮,雙方都不自在。如果我不去見他,我們疏遠了,相國壹定會起疑心。要是我仍然和他來往很親切,不熟悉我的人就會說我趨炎附勢了。現在我住得遠了,十分想見的時候,就跑來拜訪他。這樣可以避免被人誤解,我自己也可以問心無愧,同丁公的友誼也可以得以保全。”
唐肅事事處處為朋友著想,而且知道如何防範眾人之口,的確算得上好朋友。對於小人來說,自己夥伴中出了個大官,必然是慶幸不已,巴結鉆營,朋黨為奸,惹出無盡禍害。唐肅這種退身自好的義舉,壹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話說到“俠”字上來,“行俠仗義”密不可分。“俠”著重在於弘揚社會的正氣。“正義”往往是“俠”的主旨。不管江湖多麽兇惡,險象環生,有“正義”存在,“俠”就依然通行無阻,穩操勝券。在這裏,義也是“素心”的體現之壹。
“正義”是眾多武俠小說的***同主題。無論金庸、梁羽生還是古龍的小說都體現了“正義必勝、邪惡必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