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經商就是為了賺錢,因此壹定要在富裕的地方經營,這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溫州人:如果大家都壹窩蜂在壹個地方經營,市場就被瓜分了。如果妳反其道而行之,到落後的地方去經營當地最需要的東西,市場就全部是妳的,還怕賺不來錢嗎?
於南方而言,北方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壹些,但是北方卻也是溫州人雲集的地方。因為,在溫州人眼裏,北方是壹塊還未開墾的處女地因此高機無眼。
1980年,年僅20歲的溫州人鄭月球離開家鄉樂清,輾轉來到了拉薩。
20多天的旅途,鄭月球換了無數趟汽車,好不容易到了拉薩,他卻出現了高原反應,這使他好幾天都起不了床。
適應了當地的生活後,鄭月球就開始找工作了。
當時的拉薩到處都是土房,房屋非常落後。
“和溫州比,這裏簡直落後了幾十年,”鄭月球笑著說,“不過,也幸虧這裏窮,我們才有機會發展。”
鄭月球沒有什麽創業資本,只是憑借自己的手藝創造財富。
“我剛來時也是做木匠,吃住都在藏民家裏,而且壹做就是5年。”後來,鄭月球創辦了電器經銷部。
後來,鄭月球看到西藏的農牧民點的都是酥油燈和蠟燭,根本用不上電,這是因為這裏的施工環境惡劣,海拔高、溫度低、工程短,在這裏施工的工人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2000年,他成立了西藏華東水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專門為小水電站提供設備和安裝。
鄭月球說,建設水電站工程往往要跑很遠的路,車在雪地裏行駛常常翻車,有時連掉進冰窟窿裏也是常有的事。
2002年的時候,鄭月球去藏北驗收水電站。當時,同去的有8輛車,鄭月球在最後壹輛車上。在壹個冰面上,其他車都過的去,唯獨鄭月球的車掉進了冰窟窿。當時的天氣冷得讓人受不了,但他的車子卻陷在冰窟窿中無法動彈。大家使勁地推了壹個多小時也推不上去,後來,幸虧來了壹輛大貨車的幫忙,他們才得救。
多數溫州商人都深有感觸地說:“很多次,我們都和鬼門關擦肩而過。尤其是冬天,漫山遍野都是雪,車子在冰雪上滑行,經過狹窄而傾斜的山路時,身邊往往就是懸崖絕壁,我們透過車窗,甚至可以看見許多因為發生事故而掉下山的殘骸。”
但是,盡管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鄭月球卻壹直非常有誠信。他安裝的水電站設備在5年內實行包修、包換、包退,5年後還保證免費年檢壹次,在接到用戶搶修的要求時,他保證在48小時內派人前往處理,風雨無阻,不解決問題就不停止工作。
溫州人認為,如果大家都壹窩蜂似的在壹個地方經營的話,市場就被瓜分了。如果妳反其道而為之,到落後的地方去經營當地最需要的東西,市場就全部是妳的,還怕賺不來錢嗎?正如西藏華建水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曉飛所說:“這裏比較落後,信息閉塞,資源又缺乏,所以只要我們能找到當地需要的東西,就沒有賣不掉的。”
現在,鄭月球已經是西藏華東水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了,他被西藏農牧民譽為“光明使者”。
壹般人認為,做生意就要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經營,這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而溫州人的想法卻不壹樣,許多溫州人非常鐘情於落後貧窮的地方,他們偏偏喜歡到那樣的地方去做生意。溫州人就是喜歡在市場上尋找空隙,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有溫州人;哪裏沒有市場,哪裏就有溫州人去開拓”。
1995年5月,溫州商人吳建海只帶著幾只皮箱和壹本叫《絕處逢生術》的書,獨自踏上了前往非洲的道路。
這之前,吳建海壹直在歐洲經商,事業相當成功。
但是,吳建海卻毅然放下了經營多年的歐洲市場,開始了他的非洲之行。
“經常聽說喀麥隆是非洲壹顆燦爛的明珠。到了那兒才發現,在喀麥隆杜阿拉市居然還沒有中國商店,但中國貨卻很受當地人歡迎。”於是,吳建海果斷地成立了海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專門經銷中國商品。
正如溫州商人丁振興所說:“有壹點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閉的地方,越適合溫州人發展。封閉的地方往往沒有壹個成熟的商業環境,但是卻存在著巨大的賣方市場。”
憑著溫州人吃苦耐勞的韌勁,吳建海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喀麥隆站穩了腳跟。
1997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來喀麥隆經商,但由於語言限制、店面難找以及治安等問題,但他們大多都半途而廢,悻悻而歸。“當時,壹個大膽的想法在我腦中壹直醞釀——辦中國商城,將中國商人匯聚壹堂,形成經營規模,使中國的商品走進非洲的千家萬戶。”吳建海萌發了辦中國商城的念頭。
1999年底,吳建海獨資創辦的“中國商城”開張了。中國商城有25家店面,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專門經營中國商品。於是,溫州的眼鏡、皮鞋、服裝等小商品都進駐了中國商城。吳建海還經常帶非洲客戶來溫州考察,把非洲人的市場眼光轉移到了聞名中外的溫州。
目前,中國商城每年從中國進口商品100多個集裝箱,進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吳建海也成為了喀麥隆華僑華人工商總會的副會長。2005年,吳建海應邀出席了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還被《國際商報》譽為“在非創業的中國人的楷模”。
基於他為中非友誼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朱镕基在訪問喀麥隆時親自接見了這位敢為人先的溫州企業家。
“但凡溫州商人雲集的地區絕對具備兩個基本元素——早期商業市場不太規範和絕對消費基數龐大。”昆明理工大學的姜老師如是說。這兩個基本元素正適合草根溫州商人的生存和發展。
有記者曾問山西太原華北服裝城總經理蘇德生:“妳認為在山西做買賣前景怎樣?妳自己以後是回南方發展還是繼續在北方發展?”
蘇德生說:“從目前看,我認為在北方做生意的前景還是比較好,因為機會多壹些,有空白需要人填補,就有機會。再有壹點是,對手的思想觀念落後壹點,競爭就弱壹些。這是實話。”
這就是溫州人的眼光。正是有了這種眼光,許多溫州人才甘願離開經濟發達的地方,而到經濟落後的地方去開辟屬於自己的天地。
溫州人語錄:
有壹點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閉的地方越適合溫州人發展。
——溫州商人丁振興
溫州人為什麽能在商戰中屢戰屢勝,歸根結底是取決於聰慧的頭腦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這也正是思路決定出路的體現。
——溫州騰旭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雲旭
做企業跟爬山壹樣,開始做的時候認為很簡單,結果當妳越爬越高的時候,也就是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碰到困難的時候,越爬越覺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不能回頭。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