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俗稱“年節”、“過年”,是我國民間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節日,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壹。春節,狹義上講,就是指正月初壹,新年的第壹;廣義上講,春節是從臘八節或者小年壹直到來年的正月十九,都算是春節。作為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下面分享的是福建春節期間的5個民間習俗,快來看看吧!
壹、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掃塵用意是要把壹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二、倒貼福字
“倒”音“到”,諧意到來的意思。
“福”字現今的解釋是指“幸福”、“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今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中國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三、剪窗花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中國古老的漢族傳統民間藝術之壹。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為烘托節日氣氛,廣大農村春節前在窗子上張貼的剪紙。窗花的樣式,壹般比較自由,除了貼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團花”之外,其外輪廓都沒有什麽限制。窗花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以戲曲故事數量較大。窗花在北方較為普遍。
四、小年朝
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
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壹天,我讓誰難受壹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壹家。為了地裏的收成,早早的睡覺吧!
五、祭祖祭神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壹,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壹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壹年中最後壹次祭拜祖先。
還有的地方初壹在家裏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壹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壹元復始,歲月常新,在新年的鐘聲和煙花裏,祝大家所得皆所願 萬事順意,收獲漫山遍野的幸運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