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遠不變的。所謂“凡是存在”的,那就無所不包,因為宇宙之間所謂的存在,有屬於有形的物質存在,我們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的都是;再來就是無形的、精神方面的,也是屬於存在的壹種,譬如我們的思想、觀念、學問、學識、念頭,都不是永遠如此,永不改變;我們的心念時時刻刻、剎那剎那不停的轉變,我們即使擁有固定的思想觀念,可是遇到某種機緣,思想觀念也會改變,這是屬於無形、抽象方面的無常。那麽,心外之物,譬如我們的身體,屬於物質界,也是無常的,是由細胞組成,而細胞卻是不停的在新陳代謝,因此我們的身體當然也會跟著無常。我們的身體從初生的嬰兒體,到童年、少年,經過了青壯年,然後就會趨於衰老,甚至病變,到時候壹定會死亡 ── 所謂肉體的生、老、病、死。其它譬如桌子、椅子、田地、房子等種種器具物品,時時刻刻也都在衰變當中,不可能永遠保持固定的形狀,這就是所謂器物的“生、住、異、滅”。至於山河大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大宇宙,也都是時刻在轉變衰敗,最後也會趨於毀滅,這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是精神界還是物質界,都是無常的,人最後會死,物最後會滅,這就是無常的道理。
佛教的無常觀
佛教講的“無常”,往往是指人的死亡,所以佛教的無常觀,其實就是對“死”的看法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