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渭川田家》原文與賞析
王 維
斜光照墟落,窮蒼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父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此詩當為作者晚年隱居後的初期之作。它描寫了和平淡遠的黃昏田家風光,同時,用了壹系列暗喻的手法表達了復歸於樸、遁跡空門的喜悅,也流露出皈依恨晚的悵然心態。
“斜光照墟落,窮蒼牛羊歸”,起首兩句展現出黃昏之際牛羊披著落日的余輝悠悠歸來的歸牧圖。這兩句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首先,它是隱括《詩·君子於役》“日之夕奐,牛羊下來”詩義,暗示自己久役於仕宦,早當歸於田園。其次,“斜光”暗喻晚年,“歸”雙關 “歸依”(也作皈依)。當勾勒出斜光晚照,牛羊歸於墟落的畫面,也就很自然地引發出人際晚年而歸於空門的情思。
“野老念牧童,依杖侯荊扉”,又是壹個極為閑靜的畫面。這旨由前二句引出,其思致亦相同。野老倚杖侯其牧童,猶釋家空門修其悟者也。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二句進壹步鋪寫其閑靜。麥秀謂麥吐穗花,蠶眠謂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其狀如眠。雉雊於田間麥際,言無人驚其自得愜意;蠶眠於桑中,謂無人擾其酣夢也。“微風扇裏麥花香”、“數家留葉待蠶眠”,無驚無擾、不躁不動的田園風光沁人心脾。另外,此二句尚有深層的蘊涵,通過“雉雊、“蠶眠”這樣巧妙的用典,隱喻著詩人最終得以脫離官場、解脫了世俗。《晉書·張華傳》雲:“武庫封閉甚密,其中忽有雉雊。華曰:此必蛇化為雉也。開視,雉側果有蛇蛻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雲:“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此亦:明心見性”、“以心體平等之義望彼”之義。
“田父荷鋤至,相見語依依”二句寫質樸淳厚的田家民風。疊用“依依”,可見羨情之深矣。《韓詩外傳》“其民依依,其行遲遲,其意好好”,正謂此也。
如此壹幅黃昏田家風情圖,淳質厚樸、空靜閑逸。置身於其中,則“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故油然生羨,因羨生悵,因悵生悟。“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這煞尾兩句,便直由上句逼出。“此”是指代全詩,“閑逸”則概括全詩,中間所嵌“羨”字,則盡瀉其情思。“悵”字由“羨”字逗出,謂歸依恨晚;同時,又加重了“羨”的分量。《壇經》雲:“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即是因羨生悵、因性生悟之義。“式微”出典《詩·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又近取陶詩“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義。此句回應契合起首兩句“斜光照墟落,窮蒼牛羊歸”,式微亦是以薄暮暗切晚年。起著言牛羊歸,而收句則直言人歸。由此可見,詩人寫“斜光照墟落,窮蒼牛羊歸”起首二句時,胸中早已有此句矣。金聖嘆雲:“唐律詩,壹二起時,不唯胸中早有七八,其筆下亦早有七八;其因有七八,故有壹二也。七八如不從壹二趁勢,固是神觀索然;壹二如不從七八討氣,真是無病之 *** 也”(《唐才子詩集·卷二》)。此即聖嘆老人所極稱之唐人筆法。
此詩首尾契合,上下壹勢,蛇灰蚓線之妙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