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系列是我最喜歡的特工片和動作片。這個系列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壹、接地氣的特工
伯恩因為遊蕩在特工系統之外,甚至成為系統高層最頭疼的問題,所以沒有系統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只能土法上馬,充分運用簡單易得的工具。在千鈞壹發之際,他甚至會順手抄起手邊的任何東西與對手格鬥,壹本雜誌,壹條毛巾在他手裏都會成為置人於死地的大殺器。這壹點有點像成龍的動作片,而與007那樣高科技裝備武裝到牙齒的儒雅特工形成鮮明對比。正是因為工具的簡單,才更能讓觀眾驚呼:啊,還能這樣打,還打得這麽好看!
事實上,受到《諜影重重》系列的影響,007系列也開始轉型,主演從翩翩君子的皮爾斯·布魯斯南換成了重視近身格鬥的猛男丹尼爾·克雷格。這就是另外壹個話題了。
二、緊張的打鬥
上面說到了伯恩與對手的格鬥打得好看。這壹方面是因為武器因地制宜,另壹方面則是依靠營造出的緊張感。這種緊張感的營造,壹靠狹窄逼仄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裏打鬥,揮拳伸腿都受到限制,自然會給人壹種緊張壓抑的感覺。二靠快速淩厲的剪接,壹段動作戲,用多機位拍攝,剪接時在各機位間跳換,模擬打鬥中晃動、眩暈的臨場效果,讓觀眾仿佛近距離觀看高手之間的對決,甚至有參與其中之感。據統計,第壹部片長119分鐘,每個鏡頭時長3.9秒左右。到了第二部更縮短至1.9秒。而第三部中,光是伯恩和摩洛哥殺手的壹分半打鬥,鏡頭數量就多達124個,平均鏡頭時長0.77秒。
三、伯恩的內心沖突
第壹部叫做《伯恩的身份》。伯恩從影片壹開始就失憶,然後用三部的時間尋找「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種設定讓觀眾隨著伯恩壹起,從另壹個角度審視特工這個身份。以往的特工,竊取情報也好,殺人如麻也好,都是在執行任務而已,似乎沒有必要思考所作所為的合理性。伯恩尋找答案的過程將這種合理性擺在被質疑的位置上,這就使這個人物在能打能拼、技術壹流之外,還有了更深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