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上課!
生(齊):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梳理了文章的整體結構,也把握了文中的“我”在發現了冤枉貓之後的難過心情。知道了我們不能以貌取貓的道理。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滿足於文本淺表性的意義。在此我想大家提出壹個有挑戰性的問題:※“我”在此表達我的難過之情,能說明我喜愛這只貓了嗎請大家快速默讀描寫第三只貓故事的段落(15-34自然段)得出自己的觀點
(生默讀約1分30秒)
師:相信大家在默讀完之後,都有了自己觀點,妳能在文中找到支撐妳觀點的語句嗎?
(喜愛的觀點同學舉手)
生1:我覺得文中的“我”是“喜愛貓才難過”。
師:為什麽這麽認為呢?
生1:文章的預習要求就告訴我們,這是壹個“愛貓的家庭”,對第壹二只貓也是十分的喜愛。對於第三只貓,雖然沒那麽喜愛,但還是為了不讓它在冬天冷死餓死“把它拾了進來”。還有家人有時也會和它壹起曬太陽,逗它玩。
師:那麽難過呢?
生1:“我”冤枉了它,間接導致了它的死亡,非常難過,所以決定“永不養貓”了。
師:妳站在文中的“我”的角度去思考了這個問題,在文本找到妳觀點的證據,非常好,請坐。那其他觀點的同學呢?
生2:我認為文中的“我”並不是由於喜愛貓才難過的?
師:嗯,那妳能先說說不喜愛的理由嗎?
生2:首先,把它拾進家來的並不是文中的“我”,而是張媽。文中還說“大家都不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貓喜歡遊玩。”
師:妳的觀察很仔細。
生2:還有這只貓,毛色不好看,被燒脫幾塊皮之後,覺得它更難看了。大多人喜愛美好的事物,這只又懶又醜的貓,顯然是很不招人待見的。
師:誒?既然如此,文中的“我”為何還要難過呢?
生2:因為這畢竟也是壹條生命啊,在“我”還沒有判斷明白的情況,也沒讓它開口辯訴,才有“我”後面棒打它的行為(做打人的動作),導致它淒涼地死去。
師:妳發現了難過的另壹個原因,這只貓不能為自己辯訴呀,才有了“我”後面棒打它的行為。
(生3:我覺得有不喜愛,也有喜愛之情。
師:妳的觀點很特別,怎麽說呢?
生3:前面的表現可以看出確實是不怎麽喜愛貓的,可後面發現冤枉了貓之後的難過之情也是真的,可以看出還是在乎的。
師:請坐,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這位同學給我們提供了另壹個思路。前面的不喜愛是真的,後面的難過中有在乎也是真的我們來看看這個自然段。(30自然段)大家輕讀這個自然段,讀壹讀有什麽感受或者疑問?
生讀約30秒
生3:我讀出了文中的“我”難過的心情。特別是還把難過情感具體為刺痛良心的針。
師:是啊,這針刺到心裏該是多麽的痛。妳能給大家讀讀這句話表現的難過之情嗎?
生3:(讀)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師:哪位同學還想說說?(生4舉手)
師:妳來說說
生4:我有壹個疑問,為什麽在“不能說話”的後面還要加上“辯訴”呢?去掉這個詞好像沒什麽影響。
師:她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來想想,誰能為她解答壹下?(生2舉手)
生2:剛我前面說了,文中的“我”難過不只是冤枉了貓,還有冤枉貓時它不能辯訴。(板書:貓不能辯訴?)
師:辯訴是什麽意思?
生2:為自己申辯
師:辯訴在我們課文中呢?
生2:貓不能為自己申辯說它沒有傷害芙蓉鳥!
師:“我”沒有給它申辯的機會,是指忽略了它的辯訴嗎?
生2:對,忽略了貓的發聲。
師:誒,這位同學說到的是忽略了貓的發聲,那忽略的背後是什麽?大家可以思考壹下。(板書:忽略)
生4:忽略的背後是“我”真正決定“永不養貓”的原因。
師:什麽原因呢?
生4:不只是冤枉了貓,還不給它申辯的機會,造成對貓的進壹步傷害。
師:進壹步的傷害是指?
生4:貓後面死了,到死也沒有再回到那個家了,默默死在鄰家的屋脊上。
師:是啊,那妳還覺得這個辯訴可有可無嗎?
生4:不能去掉。(請坐)
師:這只貓沒有為自己辯訴,默默死去。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它辯訴了呢?思考的時候可以三步走:第壹步:清晰地描述事實,這個事件是如何的?第二步:列出所有相關的道德原則和道德關註,第三步,列出可能的行動方案
生1:我冤枉了貓,沒給它辯訴的機會,導致它最後死了。那麽怎麽才能避免這個事情的發生?首先,我們前面也得出是由於貓的外表醜陋,性格懶惰才不招人喜歡的,所以如果我們對待貓都壹視同仁,這事是可以避免的。其次,如果我當時冷靜壹些,也是可以避免的。
師:妳從“我”的角度出發得出決策的。如果從貓的角度呢?我們假設貓會說話的話,它怎麽辯訴呢?
生2:我們不假設貓會說話,它可能也有方法。比如撒嬌啊,蹭蹭主人呀,這是貓向人示好的舉動。
師:看來妳對貓這種動物很了解。我看妳(生3)也舉手了,妳想說說什麽?
生3:我覺得如果貓開口說話了,肯定會說“我整天凝望鳥籠是想和它們交朋友,妳們都不和我玩,我沒有傷害芙蓉鳥”之類的。
師:妳是把自己當做了貓,揣摩貓可能的心境。誒,文中的“我”為什麽這麽著急的棒打它、不給它辯訴的機會呀?
生1:當時“我”想不了那麽多了。就認為是它咬了芙蓉鳥
師:咬死芙蓉鳥就十分生氣了,為什麽呢?
生1:因為芙蓉鳥是妻子的喜愛的,可以看出文中的“我”對妻子是十分疼愛的
師:妳找到了文中的“我”的另壹疼愛妻子的形象,是啊,正是由於“我”這樣疼愛妻子,在看到妻子喜愛的芙蓉鳥被咬死後,自然想到那只醜陋的貓了,於是有了後面的行為。“我”在後悔我所忽視的貓的辯訴。(板書:人、 !)
在大家壹步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我看到的是思維火花的碰撞,對這篇文章得出了不壹樣的見解。這是多麽美妙的壹件事。在今後的學習中,妳也可以多嘗試提問的方式閱讀文本。那麽在前面學習的課文中,有哪些文章也引起了妳不壹樣的思考?找找文中的語言,試著找到妳思考方向的證據。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