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年人口壹覽表:
1953年,新中國第壹次全國人口普查表明當時總人口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調查的人口為574205940人,用其他辦法間接調查到的人口為27732095人。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720370269人,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694581759人(不包括臺灣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國外華僑)。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的人口和現役軍人***1008175288人。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1133682501人。
2001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全國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126583萬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百分點。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1411778724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474200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83218人;臺灣地區人口為23561236人。
影響我國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1、自然地理環境
我國東部廣闊的平原、眾多的河流,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容納了我國的大部分人口,早就形成了人口相當稠密的地區。中部也有相當數量的盆地和河谷平原,形成良好的開發條件。我國的人口無論增加到多少,壹直是完全依靠國內生產的糧食供養的。
2、農業生產
糧食產量與人口數量存在著直接的關系。農業生產不是人口增長的唯壹原因,但我國人口史上幾次大的突破,都是糧食增產的直接結果。天災、動亂、戰爭等因素可以破壞農業生產,從而推遲人口高峰的到來,而任何人口奇跡的出現,只能建立在農業生產大發展的基礎之上。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和國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