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四十七浪人》值得欣賞嗎?

《四十七浪人》值得欣賞嗎?

四十七個浪人是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古代日本。看見浪人這個詞咱中國人肯定立刻會有不好的感覺,不過這個故事是另壹種意思。古代日本作為中國的近鄰,學習了很多優秀的中國文化,比如儒學和佛學,經過歷史的傳承和演變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壹種文化必然有壹種哲學,在日本傳統哲學中“義理”是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不同於中華儒學將“忠孝”視為最高品德的是日本儒學將“忠義”視為最高品德。而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當忠和義發生無法調和的矛盾時,日本武士做出的選擇。在古代日本,整個國家的最高領袖是天皇,但這只是名義上的。真正掌握最高權力的人是所謂幕府將軍。將軍之下是大名,有點類似於周朝的諸侯。大名之下是藩主,很像周朝的公侯伯子男這樣的等級分封制。日本的武士非常接近於當代的職業軍人,他們以戰爭為職業,終身效忠於某壹個領主。而這壹切背後的哲理就是下對上要忠,上對下要義。四十七個浪人故事裏,兩個最高準則發生了沖突。浪人們原來是赤野藩藩主的武士,赤野藩藩主的大名吉良藩藩主覬覦他的領土,設計讓他犯了犯上之罪而被幕府將軍賜切腹自盡。自盡後他的領土和武士還有女兒都被賜給了大名。對於赤野藩的武士來說自己的領主被人害死而不去復仇,這是違背了“義”;而他們如果殺死現在的領主大名,那就是違背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