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這部電影的情節並不復雜,但仍探討了人性這壹深奧而復雜的問題,並且拋出了自己的回答:人性中的善與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但不變的是,人們那向往善良的趨向與趨勢。這在電影中有極為深刻的表現。勇作早年作為壹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整日遊手好閑,還因跟別人打架而坐牢,但自己對此不屑壹顧,這就是惡的表現。但勇作年齡壹過了三十,就想要找些事做,不然“自己這壹輩就完了”——這是第壹次向善的轉變,但這次轉變不夠徹底,直到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光枝,才徹底與過去告別;但這種善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光枝的經歷,勇作又壹次向人性中的惡靠攏,而更為直接的導火索則是因為煩悶散步時遇到的胡攪蠻纏的小混混,導致自己人性中潛藏的惡再壹次大爆發——這是第二次向惡的轉變;而經過六年的改造,勇作人性中的善又占到了上風,直到知道光枝接受了自己,人性中的善又壹次完完全全地展現了出來——這是第三次向善的轉變。
我們或許無法打包票,勇作,這個雖然憨厚但卻容易沖動的人是否會再壹次沖動;但我們所知曉的是,勇作雖然可能會有更大的波折,但壹定壹定,是向著善的方向而努力、而前行的。這就是電影中所探討的問題,也是我們所需要思考與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