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陽過的人們開始回歸正常的生活軌跡,元旦假期裏,他們的味蕾和胃也在被“寬慰”,覓食過程中,餐飲門店也逐漸熱鬧起來,尋常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1日,上遊新聞記者多路走訪,走進火鍋店、小面店、中餐館、日料店等餐飲店了解到,隨著疫情防控舉措不斷優化,假期裏,餐飲行業生意回暖,即使忙碌,餐飲人士也樂此不疲,最重要的是,幹勁兒也回來了。
火鍋館:壹晚接待200余桌,高峰期平均排隊20分鐘
元旦假期裏,也有不少人選擇圍坐壹起,整壹頓熱絡的火鍋。
點算員工、安排清潔、布署消殺1日早上7點,南岸區南山街道壹家知名火鍋品牌總店裏,店長冉女士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昨晚的生意還可以,坐了200多桌,我們壹直忙碌到淩晨近1點。”她說,近段時間以來,壹天接待200余桌,算是比較好的了,看到食客在店裏燙火鍋、推杯換盞、聊天,感覺到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之前,我們是外送,與顧客更多是線上交流。現在,很多熟客前來,不光是消費,與我們還有互動,大家互相聊天,各自分享自己陽過的壹些細節,雖然並不特別相熟,但因為美食,我們有了進壹步的溝通,我覺得這也是壹種火鍋緣分。”
▲南岸區南山,顧客在吃火鍋。
冉女士透露,店裏人員在140人左右,因為假期等因素,現在上班的有60人,生意好起來,為了不影響顧客就餐,現有的工作人員就要忙碌更多,“陽過的沒陽過的,我們都提醒他們做好防護,高峰期,每個工作人員估計要服務四五桌客人。”
總店客戶經理馬先生也介紹說,就他了解,考慮到私密性等因素,目前來的客人當中壹些會選擇包房,元旦假期第壹天,開放的包房很快就坐滿,當然,壹些陽過的客人會選擇就在大廳坐。為此,他們也提前做好了準備,根據顧客需要來靈活安排,另外,也根據人手情況,來確定接待桌數,高峰時段,顧客平均排隊20分鐘左右時間就可就餐。
小面館:壹天能賣400多碗,業務恢復90%
壹碗麻辣小面不僅昭示著街頭巷尾濃郁煙火氣的回歸,更與市民生活和消費息息相關。追著防控形勢的好轉以及政策面的支持,街頭小面正重新端上市民的餐桌。
1日中午,上遊新聞記者來到位於九龍坡渝高·九裏商業街。這裏餐飲店數量並不多,但種類齊全,有串串、燒烤、美蛙魚頭、火鍋、小面館等。重慶小面面館,是壹家每天24小時營業的餐館。只見寬敞、整潔的堂食區內兩位大姐在後廚忙碌,各類重慶經典面食和炒飯吸引著顧客。隔壁的生態魚府,則顯得較為冷清。周末的中午,堂食的桌子放滿大蒜,服務員三三兩兩在壹旁閑聊。
▲重慶小面館,24小時營業。
王大姐是小面館的老員工,她介紹說:“疫情漸緩的大背景之下,小面館業務也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90%。現在壹天能賣400多碗小面,以前可以賣500多碗。”市民王先生說:“這家小面館,開業快壹年了,店裏環境不錯,晚上還要熱鬧些。就在家門口,有時想吃個夜宵,還會經常喊外賣。”
記者在點餐區看到,各種小面和炒飯還挺齊全,煮面的大姐,炒飯的師傅還在開間的廚房區忙碌。記者坐下後,點了壹碗小面。隨著記者的壹陣輕咳,堂食區的另壹頭也傳來壹陣陣咳嗽聲。王大姐笑著說:“包括我們員工在內,現在來店裏堂食的人都是‘陽康’‘陽過’,咳嗽聲我們都聽習慣了。現在,來堂食的顧客中,吃得最多的品種還是小面,有些‘陽康’沒得味的,就要吃碗小面找下感覺。”另外壹個大姐在壹旁說:“我們還是要喊食客在吃飯前後,把口罩戴好,大家都還是比較自覺。”
中餐館:壹天營收2萬元,業務恢復70%
自從去年12月初,重慶全面復工復產後,重慶的餐廳也在逐漸復蘇,特別是2023年新年的第壹天,不少市民都是到中餐館堂食大快朵頤。
1月1日晚7點,上遊新聞記者前往位於渝北區汽博中心附近的粵光裏飯店,這是壹家經營順德菜的中高檔中餐館。
▲中餐館內顧客們正在堂食。
記者進入店內,發現已經不用出示健康碼、場所碼,店長廖先生介紹道:“自從防疫新十條出臺以後,我們就按照文件的相關精神,不再要求顧客出示行程碼、場所碼、健康碼等相關身份信息了。目前全店是按照社區的要求,做好了公***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所以顧客們只要體溫正常,沒有感冒、發燒等明顯癥狀,都可以進店用餐。”
因為記者到的時候剛好是飯點,來餐廳裏用餐的顧客不少:11個包間中有7個坐滿了提前訂餐的顧客,大廳裏也有5桌顧客在堂食,不過並未出現排隊等候的情況。店長廖先生告訴記者:“比起社區和購物中心的餐飲店,我們這種門店類的中高檔餐廳,客流量肯定恢復得慢壹些。不過新年新氣象,目前來看勢頭還不錯,新年第壹天已經恢復到原來的70%左右了。”
壹位用餐的女顧客告訴記者:“今天約了幾個朋友出來吃吃飯、聊聊天,也是給新年開個好頭。畢竟有將近壹個月沒堂食了,還是要出來坐著吃飯,才有點享受生活的感覺。”
▲中餐館後廚恢復了煙火氣。
最近全國都出現了很多陽性病例,粵光裏飯店也不例外。據廖先生透露:“去年12月4日我們店恢復了堂食之後,包括我本人在內,店裏的員工都陸陸續續出現了發燒、嗓子疼、渾身疼等陽性癥狀,不過經過了近壹個月的調整,目前全部員工都康復了。後期春節前如果還需要增加人手,我們會逐步補充傳菜員、墩子等輔助工種。”
1月2日上午,記者還對廖先生進行了回訪,了解了新年第壹天的經營情況,他表示:“現在餐廳進貨還比較正常,本地菜都能很容易買到,只是個別外地的食材因為運輸的原因來得比較慢。至於營收也是在恢復當中,新年第壹天營收為2萬元左右,相信隨著春節的臨近,生意會逐漸好起來。”
高端日料店:客人要求高了,包房經常滿座
1月1日下午5點,位於洋河壹路、希爾頓逸林酒店正對面的本土知名日本料理店谷島本店,迎來了新年的第壹批客人。
已經開業六年的谷島本店,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被評為大眾點評黑珍珠壹鉆餐廳,也是重慶唯壹上榜的日料店。
“我們是在12月9日恢復堂食的,”谷島本店經理秦鳳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壹波‘陽康’消費者回歸後,生意的恢復還是需要時間。”
▲顧客們在日料店用餐。圖片來源/店方供圖
家住觀音橋的李小姐當天就提前預約了包房和幾個朋友聚餐,“這家日料是我在重慶吃得最多的壹家,因為離我家非常近,而且味道非常不錯,因為疫情的原因預約了包廂,還是感覺安靜舒服很多。”
“目前我們的在崗員工全體‘陽康’,也全員都接種了疫苗,現在也是嚴格佩戴口罩,多時段測溫,餐桌用餐前後均進行徹底消殺”,秦鳳介紹,“‘陽康’歸來也是新常態的開始,比如目前我們店的家庭聚餐還是有,但朋友聚餐、宴請、公司聚會少了,而且客人要求也高了,經常會要求單獨的包房,為了盡量滿足客人的需求,我們的24個包房也是經常滿座”。
不過重新恢復後,谷島本店也面臨壹些問題,”臨近節日加過年,員工流失是必然現象,我們也有持續在招人,當然目前還是會存在人手不足現象”。
▲日料店後廚的師傅們正在忙碌。圖片來源/店方供圖
在進貨方面秦鳳則沒有什麽擔憂,“食材都有保證,源頭及標準也是嚴格把控,全程記錄可溯源”。
秦鳳向記者表示:“其實能堅持下來都是勝者,當然品牌店恢復正常會快點”。
“2023年重新出發,對餐飲業的恢復我們還是很看好,甚至經過重新洗牌後,可能還會有新的機會。”秦鳳說。
聲音:
餐飲從業者應思考怎樣抓住重度消費人群核心需求
據重慶日報報道,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重慶線下餐飲、旅遊、酒吧、KTV等消費業態正逐漸回歸常態,消費回暖跡象顯現。不少商圈客流回升,甚至出現了就餐等位、停車排隊的情況。零售平臺美團數據顯示,去年12月22日至28日,美團平臺重慶地區到店餐飲線上訂單量周環比增長79%,KTV訂單量周環比增長158%,溫泉酒店訂單量環比增長174%,元旦到重慶旅遊訂單環比增長467%。
消費回暖,對於餐飲人士來說,是好事,但同樣帶來新的思考。面對防控、資金、經營等新考驗,如何來應對?
“近期,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壹家全國連鎖品牌餐飲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表示,疫情防控舉措不斷優化,對於他們餐飲從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提振了信心,壹切都會慢慢走上正軌,對於餐飲人士來說,又要開始新的安排和規劃,原有的經營方式和理念需要順應市場進行改變。他建議,項目規劃方面,需要考慮更長期,以3年左右為宜;產品方面,應該進壹步用上互聯網思維,進行宣傳推廣,同時,要更註重健康品質,這也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話題;最後,無論怎樣競爭,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在競爭中贏回顧客,核心都是品質和服務的競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從全國的餐飲行業來看的話,煙火氣的恢復還是非常喜人的,尤其是壹二線城市的消費市場。整體來看,預計1月中旬,會迎來新壹波消費紅利。具體而言,現在很多餐飲,在食品安全、產品創新、場景創新、服務體系、客戶粘性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進步,要吸引消費者,這些都必不可少。也就是說,餐飲從業者也逐步總結出他們未來發展的壹些方向、方法。整體來說,創新升級跟叠代,是整個時代的壹個標簽,未來,如何抓住重度消費人群的核心需求跟訴求,是每壹個餐飲從業者以及品牌方都要去做的壹個課題。
上遊新聞記者朱婷馮盛雍趙映驥湯皓/文、圖
編輯徐遠哲
責編李洋官毅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