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中國式父母的愛是偽愛?
第壹、中國式教育素有“不打不成器”的傳統。很多父母都會認為,孩子做錯事打壹頓就好了。所以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因為孩子調皮搗蛋、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進行棍棒式教育。更在平時生活中以故意“潑冷水”式教育,打擊、嘲笑、各種不認同孩子。實際上這種“打擊式教育”不僅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雖然這是父母們認為愛孩子的方式,但對於孩子來說,是讓人很痛苦的教育方式。第二、中國式父母更多的是把自己當成孩子的長輩,而非朋友。或許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就是晚輩,並非朋友。晚輩就應當聽取長輩的意見,不接受任何反駁。在孩子的面前通常也都是表達的很強勢,不會真正聽取孩子內心的聲音,有意無意間給孩子施加各種學習壓力,對於孩子的表現動不動就給與否定,甚至打擊。他們會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孩子們就應當按部就班,不能犯下任何錯誤。有沒有想過換位思考,每天被否定著,真的會把孩子的自信壹點點的磨滅掉。第三、誰是父母心中最完美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良好的溝通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妳看人家小明比妳聽話多了”“妳看隔壁張叔的孩子都比妳強”“妳看李阿姨家的孩子每次都考第壹”卻是不少父母脫口而出的話,總是覺得要時刻拿“別人家的孩子”來鞭策他,讓他進步。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軌道,該承受的,該經歷的,應有完整的體驗。這樣有意無意對比反而更傷害孩子的情感、自尊,嚴重挫傷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