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珠海航展顯示,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的裝備規模遠超西方想象。
二戰之後,美國空軍壹直保持世界第壹大空軍的地位,這不僅僅是裝備規模,更是裝備質量,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殲-20的出現讓美國失去了對五代機壟斷地位。在2016年起,殲-20戰機就開始服役,讓美國丟掉了質量優勢。伴隨著殲-20的數量不斷增長,讓美國憂心丟掉數量優勢,以前美國人打死都不承認,如今卻不得不面對了。
有關殲20的裝備規模的壹直沒有任何明確的信息,外界壹直在進行猜測,根據美國媒體《軍事觀察》說法,通過此次珠海航展顯示,人們註意到參加展會的4架殲-20進行了飛行展示,其中有2架降落珠海金灣機場並短暫地面展示,整套動作流暢富有沖擊力,表演堪稱驚艷。
而根據拍攝到的機身編號推測,它們是第三批次,且證明第三批次殲20戰機至少生產有70架,比之前想象的要多得多。由此推定: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的裝備規模遠超西方想象。美國媒體《軍事觀察》在題為《珠海航展揭示中國殲20第五代戰鬥機機隊規模遠超想象》壹文中,這樣表述的。
原來西方估計在2022年時,大約140架殲-20在役。美國在2021年底進行的評估認為,殲-20在役規模超過150架戰鬥機,可惜沒有任何證據。現在美國人終於有壹個重要的發現,由於在今年早些時候,已經看到了殲-20第四批次的戰機出現,這使得《軍事觀察》最保守估計的殲-20數字到今年底至少有200架!
已經超過美制F-22的總產量-182架了,且殲-20的生產依然在繼續。現在殲-20不止在性能,也開始展示量產的威懾力,現役數量已經超出了美國人最樂觀的預期,自2016年,殲-20被證實服役以來,殲-20的數量增加快速。在的說法,只能證明壹點:殲-20加速量產。由於殲-20數量增加,美軍感受到了,沒法再質疑這個對手。
這壹點從美國媒體的各類文章中對殲-20描述態度變化可以顯現出現,以前每當談及殲-20時,美國媒體都保持了壹種質疑的問題,討論殲-20到底是不是五代機?是否擁有隱身能力?還得不忘對殲-20的發動機指指點點。
可經過了2次珠海航展,尤其是在11月,殲-20使用國產發動機在珠海展示了絕對壓倒性機動性後,再看壹下美媒《軍事觀察》的文章,風格完全變了,美國人真的感受到了壓力,開始說了實話。再也看不到什麽質疑的問題,反而給殲-20以五代機的地位。
美媒《軍事觀察》宣稱:殲20是世界上僅有的兩架量產五代機,壓根不承認蘇57已經量產,或者,蘇57為五代機嗎?只承認:無論是在生產,還是在裝備部署上,殲-20與美國的F-35並駕齊驅。這真是壹個相當難得的事情,美國終於承認自己遇上了壹個,可以與自己壹比高下的對手了。
面對殲-20的不斷增加,美媒《軍事觀察》表示:F-35量產和服役得抓緊,在F-22停產之後,在五代機領域,美國除了F-35再沒有任何選擇了,這是壹個無奈的結果,可是在殲-20面前,F-35已經顯不出什麽優勢了。
這回美媒《軍事觀察》的文章承認殲-20在角色和配置方面更類似於美國的高端戰機,或者說,處於F-22的位置。屬於針對空中優勢作戰的雙發重型戰機,擁有更大的機動性、武器有效載荷和速度、更大的雷達和更高的升限等優勢。
原本被吹噓了無數次的F-35,反而少見的被定性:屬於低端戰機,與F-16壹樣,為單發輕型戰機,強調其本質為:相對便宜,以及適合大規模生產,不追求什麽高性能,從而可以樂觀的預計:F-35機隊的數量將超過殲-20機隊。
如果究其原因,殲-20讓美國人壓力巨大,不是單純失去質量優勢,而是可能再失去數量優勢的問題了。美國媒體宣稱:中國壹直在為擴大殲-20生產進行了大量投資,在2021年12月,宣布實現全面大規模生產,預計制造設施將進壹步顯著增長。
美媒《軍事觀察》坦言:殲-20機隊最終可能會造700架以上,推測生產周期可以超過30年,如果隨著更多新型號的開發,生產可能進壹步擴展,更的作戰部隊將換裝殲20。
也許可以說,在殲-20面前,美軍越來越不夠看了。論質量,殲-20不畏懼F-35,也可以挑戰F-22,美國別再說什麽質量優勢,殲-20也沒有停止發展,僅美媒《軍事觀察》就表示,已確認三種殲-20的改進型號,包括:殲-20標準型,殲-20A,采用改進的發動機和隱形機身設計,殲-20S,雙座型號。
發展下去,也許殲-20就可以獲得無人僚機,也許比美國還要更早,不知美國人有膽量賭壹把嗎?論數量,上文已經論證過,美國丟掉數量優勢不算什麽,尤其是美國空軍的全球部署,其在亞太區域本來數量就處於劣勢。
如今美國只能更期待於在下壹代戰機的領域取得了優勢,可是中國也壹樣在從事相關的研發到底,誰將第1個擁有第6代戰機似乎還是壹個問號,美國想要取得領先依然是壹個疑問,而不是明確。不管怎麽說,在二戰之後,美國空軍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也許在10年之前美國就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變化真的是太快了,似乎是風水輪流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