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活類方言
衣 穿衣磨鞋:泛指穿衣穿鞋,為家庭生活中的常用口語,如“妳這娃兒穿衣磨鞋真費。”褂子:泛指上衣,長大褂,即長衫。單鞋:布鞋。
食 館子:即餐館、飯店。陽春面:調料齊全,但不放各種菜、肉的面條。金剛臍:類似面包,有五只角,五十年代前多見。油球:油炸食品,外裹糖麻醬或果醬。麻們:米粉裹以糖心或芝麻醬,外表沾芝麻,入油鍋炸成的食品。幹飯:米飯。粥:稀飯。蒸飯:糯米熟飯。夾裹油條。角魚:甲魚。鯤子:即壹種魚,如青鯤魚、草鯤魚。口條:豬舌頭。核桃肉:鹵菜,即豬嘴兩側的球狀瘦肉。蘆蒿:壹種野生植物根,可炒食。菊花澇:春夏季做湯的萊。秋油:醬油。吃下周:即中餐與晚餐之間的零餐。茶食:糕點的通稱。擡石頭:打牙祭,改善夥食。筒子面:掛面、面條。幹面:面粉。。
住 房幹:堂屋的東、西兩間。廂房:堂屋外東、西兩房。房東:房主人。房客;租住者。
用 褥單:床單。手勒兒:手帕。剎鞋:拖鞋。鈕子:鈕扣。籮:裝米、菜的竹編制品。筷兒筷子。極吸板兒:木拖鞋。杌子:壹種方板凳。煤基:蜂窩煤。腰圍子:做飯時用的圍裙。紙頭:紙。條把:掃帚。戳簸:掃地裝贓物的簸箕。銀顆子:硬幣。戒箍子:戒指。
行 桿子車:自行車。小包車:小轎車。泥巴路:土路。老虎竈:街頭燒開水處。鬧海:洗澡。老痕:身上的臟灰。
醫先生:看病時指醫生。現已改稱醫生、大夫。抓藥:買中藥。煨香茶:熬中藥。
娛 瞧戲:看戲。玩城樓:上城墻去玩。五月節:端午節。八月節:中秋節。
二 生產類方言
糖坊:舊指糖稀作坊。豆坊:舊指豆制品作坊。開店:店鋪開門或新開張。老板:廠主、店主。帳房生兒:算帳的人。小開:舊稱老板的兒子,如大開、小開。作生活:幹工作、作工。打:灌,如打酒、打油等。揍:打。茶食店:制作、賣售茶食處。夠味:夠朋友。講義氣。銅板:銅錢。進館:舊指上學。過:洗衣、菜時用清水漂。
三 交際類方言
洋盤:神氣、得意的樣子。摳:吝嗇。胎氣:大方。漏臉:出風頭。興:神氣十足。無歹:差勁,多用以形容人品不好。賴白兒:賴皮。我閣:差意。歹:多。壹豆兒:少。兮兮:助詞,如神經兮兮、二五兮兮。甩料:罵人語,指亂出風頭或辦事缺德,或反映。行動遲鈍。能豆兒:逞能意,南京人多以“二畝地就出妳這個能豆兒”語譏諷人。二糊:笨。刷刮:辦事利索、快當。古漆:意指深色,不發亮,如“看妳身上臟的,古漆多厚的”。拿喬:拿架子。如“看妳拿喬的嘔!”犯嫌:討厭,如“這個人真犯嫌”,即這個人真討厭。討喜:被人喜歡。蠻好:正好、很好。打腳骨拐子來氣:很生氣。來氣:壹般生氣。來事(發絲音):會出點子、想辦法。興得壹頭核子(核發戶喜):得意忘形。哈:阿臾奉承意,如“他就會哈老板”。濃冬:笨、累贅,如“這個人真濃冬”。雷堆、雷大媽:均指笨。蓋得勃兒:好。通吃:統統、全部都好的意思,如“妳這次考試如何?”“通吃!”邪頭八角(角發旮音):指言行不端。二五郎當:馬虎。臟汙:蠻橫無理。少壹竅:不聰明。豬頭三:饑人用語,稱胖人。蘆柴桿兒:形容某人幹瘦。老白兒:朋友。挺屍:懶,不肯起床。死;口語中用“死”字時,多表示“非常”、“特別”意,意為到了極點。過世:人去世、死。翹辨子:貶語,指人死。光郎頭:光頭、禿頭。耳朵毛子:舊指婦女剪的壹種短發型。巴巴頭:婦女的壹種發型,即把頭發梳攏,打結於腦後。哪塊:哪裏。這塊:這裏。老車(發菊音):老練、純熟。如“他做事真叫老車”。拉呱:臟、邋遢。異怪:令人作嘔。玩把戲:耍手腕。馬即:立刻、馬上。出:奸滑,如“這個人太出”,即這個人太奸滑。小奸小壞:形容人耍小滑。孬好:好和壞,如“不管孬好,能用就行”。歹怪:巧合、巧遇、碰巧。裝(發腫音):貶義詞,指貪吃。行瘟:無精打采。夾巴螺絲:亂插嘴。燒包:賣弄、炫耀。咂味:取笑。篤定:即穩拿,很有把握。糊裏巴塗:糊裏糊塗。沓:說,如“隨口壹沓,他就信了”。喪德:缺德。嘀嗒:交往、羅嗦意。透鮮:適意、愜意。砸鍋:壞了事。樓:差、不行。哨:咕叨、誇誇其談。邪頭邪屍:刺頭,不走正道的人。花幹兒:沾花惹草之徒。搬家家:壹種兒童遊戲。癩蟆古子:蟾蜍。惡癩:惡心、不好看。刮白兒:拉家常。抄:急。須:急,如我“須死了”,即“我急死了”。十達:不正經,如“妳少十達”。胖兮:長相好看,輕佻語。刷:打。刷色:丟臉,如“這事真叫我刷色”。牙疼話:即無關痛癢的話。二哥:貶義詞,六十年代中期較流行,專用對農民的戲稱。挑高籮的:收破爛的人。雞頭果:小,小東西,如“這孩子真象個雞頭果”。顆顆:疙瘩。十三拳頭高:形容人矮。謄嘴:接吻。嗇:吝嗇、摳,如“阿狗爹嗇死了”。不成猴子耳朵;不象樣,如這個人做事簡直不成猴子耳朵”。翻秋:沒事找事做,譏人語。翻屍倒骨:貶義詞,意為閑的無聊而滋事。和尚道士:無正經事,遊手好閑,如“張三壹天到晚和尚道士的”。老混:耳光,如“打了他個老混”。揉(發四聲):買賬、理睬,如“我揉都不讀妳”。二根:打小報告,如“他來個二根,夠妳受的”。救火龍:救火、消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