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好奇心害死貓!”它的出處是哪?具體指什麽?
好奇害死貓》英文《Curiosity kills the cat》,“Curiosity kills the cat”是英文中壹句有名的諺語,西方傳說貓有九條命,怎麽都不會死去,而最後恰恰是死於自己的好奇心,可見好奇心有時是多麽可怕。當人們講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時,其實不是真的講好奇心把貓殺死了,而是說好奇心可能使自己喪命的。《好奇害死貓》電影以好奇為引子,講述了都市中的紅男綠女、金錢人格、貧窮富有的種種關系,真相大白後給人的震驚比片子本身的驚悚還要刺激。 另有壹說。“好奇心害死貓”整句話出自1912年尤金·奧尼爾所寫的劇本。原因是貓喜歡用鼻子到處嗅。對人就是形容總愛問不應該問的問題,惹麻煩,比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什麽不用狗呢?這是源於莎士比亞時代的壹句諺語:care kills a cat,這裏的care是說像貓壹樣的過度謹慎,多疑,憂心忡忡,最終讓人折壽。到1909年,貓和好奇第壹次聯系起來在歐亨利的小說‘Schools and Schools’中“‘Curiosity can do more things than kill a cat,’後來被尤金·奧尼爾用上,才成了今天我們常說的這句話。 量子物理學的壹個經典的悖論問題,薛定諤的貓的問題.主要是對量子不可測理論所做出的壹種猜測. 大概意思是說如果某件東西不存在任何觀測者那這東西就會塌縮到量子狀態;把壹只貓放在壹個密閉的鉛盒裏,同時裏面放上壹瓶毒氣,有50%的可能毒氣會散發,那麽在密閉鉛盒的時候相對於貓就不存在觀測者了,如果我們不再打開鉛盒,那麽貓就會塌縮成量子狀態,成為半死半活的貓,但是我們壹旦打開鉛盒觀測,貓就會被迫出現死於不死的狀態,也就是說貓有50%的可能被我們的好奇心殺死了。